承包钢筋绑扎工程的李某在拖欠工人工资后“失联”“跑路”,致使数十名务工者“求助无门”,如何又快又好地帮助这些“城市筑梦者”解决实际问题讨回薪资,成为了对检察官重要的考验。
好在,在各方协同推进之下,仅用一周时间,就帮工人们讨回了60余万元被欠工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下面请听我细细讲述。
焦急求助
主动“被包围”
2024年3月的一天,12309接待室来了两名群众,一进门就焦急地说:“检察官,我们包工头李某跑了,工资还没有结清,工友们聚在工地闹了几天,警察都来了,工地也已经停工了。”听到“欠薪”“闹事”,“这类案件处理不好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不能等着材料送上门!”
我当即与同事赶往施工现场。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一下车就被几十名工人迅速“包围”,那一瞬间,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还好,当我冷静友善地讲明来意,并迅速在施工现场协调出一间会议室,现场剑拔弩张的气氛才慢慢缓和下来。
经了解得知,总承包单位将钢筋绑扎工程分包给一家劳务公司,这家公司又将工程转包给李某。劳务公司给工人开出的合同工资是每天200元,然而并没有多少人前来应聘。为了快速招揽到工人,早日拿到酬劳,李某又口头承诺额外每天补助100多元。很快,工人们就全部招聘到位,但到项目完工时,李某并未兑现额外补助的承诺,反而彻底消失,致使拖欠工资达60余万元。
兵分多路
寻求“最优解”
案件并不算“疑难复杂”,但如何找到“最优解”却是我们要面对的棘手问题。经走访调查发现,本市钢筋工平均日工资为350元左右,务工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明显低于市场标准,且包工头李某目前无力偿还60余万赔付款。因此,无论是通过诉讼或仲裁,工人们短时间内拿到钱款的可能性都很低,无法从根源上解决矛盾。
掌握本案核心问题后,我们第一时间与相关单位互通信息;另一方面在公安机关的协助下找到李某并将证据固定,为后续追偿打牢基础;召开公开听证会,并与工会、人社局两家单位拟定详细的听证方案,力争取得成效。
推心置腹
真诚赢公信
“我们心里都清楚,此刻在座的各方都不是本案的主要责任方。”听证会现场,我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是李某个人行为造成如今的局面,他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法律代价。”这番真诚的话语让在场的各方代表纷纷点头认可,于是我便直切主题:“今天就是要协商出一个方案,由总承包方先行垫付,让工人尽快拿到钱款,解他们的燃眉之急,后续总承包方再向李某追偿。”
方案提出后,包括听证员在内的大多数代表均认为这是当下最好的解决方法,当然,除了总承包方代表。我见他支支吾吾,迟迟不表态,于是我宣布休会,决定跟他单独“聊聊”。
会场外,总承包方代表终于开口,原来他的顾虑不是费用问题,而是如果由他们垫付了,大家都会觉得是公司欠了工人的钱,若处理不好,还会影响公司在行业的信誉。
“其实你的顾虑我们早就想到了,检察机关会保护各方合法权益。”我耐心地解释道:“你担心的是公司声誉,但有没有想过,如果不及时垫付,会造成更不好的影响?”他有些疑惑地看着我。“你们作为总承包单位,没有充分调研市场环境,给工人开出的酬劳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导致需要在李某承诺另付合同以外工资的情况下,才能招到工人。同时在分包过程中审查监督也存在不当,你们选的人出了问题,工人们当然会找你们。如果不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岂不是错上加错?”见他不说话,我继续说道:“你们作为一家大企业,如果能够肩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今后不仅是行业对你们公司刮目相看,还能得到全社会的认可。”总承包方代表听后豁然开朗:“检察官说的对,用更高的视野看待问题真的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后面的听证会非常顺利,各方都认可这个方案,约定一周时间垫付到位。
故地重游
热情“被拥抱”
一周后,我再次来到工地现场,迅速被工人们包围,还是那个熟悉的“配方”,只是这次工人们的脸上挂着笑容,“检察官,谢谢你们替我们出头!”那一刻,我的内心无比温暖。
我们并未止步,立即向总承包方发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督促其完善管理制度并依法起诉李某。近日,总承包单位已向法院提起诉讼,李某表示将在家属的帮助下尽快赔付钱款。
回顾这起案件,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基层检察官的价值和意义,我们既要坚守法治底线,又要善用法治智慧,才能更好用法律为人民服务,对此我感到无比光荣,这也正是我一直坚守的初心和使命。
供稿 | 杨浦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