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绿色青浦 > 文章详情

党建红掌舵“三驾马车”,盈浦街道这个社区跑出民生幸福线

转自:绿色青浦 2025-07-28 23:56:29

走进青浦区盈浦街道西部花苑社区,加装电梯正在老旧楼栋间有序施工,智能道闸系统精准识别车辆出入,居民在改造一新的老年活动室内下棋闲聊,欢声笑语不断。谁能想到,这个始建于1993年至2006年间,分8个批次建成的老旧社区,曾因基础设施陈旧、人员结构复杂,被列为社区治理的“硬骨头”,各类难题层出不穷。如今,在党建引领下,依托“三驾马车”协同治理模式,并深度融合“一网三邻”治理平台(“一网”即“佐邻友里”治理网格,“三邻”分别为安邻民心项目促民生、惠邻共建平台促共治、睦邻自治团队促活力),西部花苑成功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实现了从“问题社区”到“幸福家园”的华丽转身。

织密治理网格 激活红色引擎

“加装电梯涉及6层12户居民,意见不统一是常态。多亏党总支牵头反复协调,我们这栋楼才能成为小区首批签约的楼栋。”家住西部花苑一区的张阿姨看着正在安装的电梯,难掩喜悦。在西部花苑,像这样成功化解的治理难题,背后都离不开“佐邻友里”党建品牌的支撑。

2018年起,西部花苑居民区党总支创新推出“佐邻友里”特色项目,将辖区划分为6个微网格,在每个楼道组建“党总支-微网格治理员-志愿者”三级“楼管会”。居委干部、业委会成员、物业管家、社区民警化身网格治理员,300余名双报到党员、116名社区党员及58名居民骨干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网络。

“楼管会就像楼道里的‘润滑剂’,把党建触角延伸到最末梢。”西部花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珠介绍,以加装电梯为例,不少“楼管会”成员成为了“加梯3人小组”成员,逐户上门听取意见,邀请专业机构测算费用,组织居民协商分摊比例,最终推动17部电梯顺利签约,11部已投入使用

在党总支的积极号召下,在职党员们纷纷慷慨解囊,积极参与捐款,为社区内14处采光不佳的公共区域安装了太阳能灯。如今,每当夜幕降临,这些太阳能灯准时亮起,照亮了居民回家的路,成为了楼道里温暖人心的“明灯”,也照亮了社区治理的前行之路。

协同联动发力 破解民生难题

“现在楼下就能给电动车充电,再也不用扯根电线从楼上吊下来了,既方便又安全!”家住西部花苑一区的李师傅推着刚充好电的电动车,对新增的充电桩赞不绝口。曾经,社区里“飞线充电”现象屡禁不止,私拉的电线像蜘蛛网一样缠绕在楼宇间,不仅影响环境美观,更埋下火灾隐患。为彻底解决这一民生痛点,“三驾马车”迅速召开联席会议,经过实地走访摸排充电需求、协调场地资源,最终决定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在居民楼道附近增设分散式露天充电桩。如今110个点位、236个插座的充电网络已全面铺开,居民下楼就能就近充电,社区安全系数显著提升。

东登苑车库的居民们同样尝到了协同治理的甜头。这里因地势低洼,尽管安装了集水泵,但仍不时受到雨河水倒灌的困扰,为解决这一难题,“三驾马车”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先是邀请专业机构对雨水管网进行全面排查疏通和优化,缓解燃眉之急;随后,借海盈路市政施工的契机,积极沟通协调,成功预留市政雨水管网接口,期望能从根源上消除外河水倒灌的隐患。“每次协商会,党总支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居委会积极协调各方,业委会负责广泛征集居民意见,物业承担具体施工任务,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业委会主任陆培军说道。

▲雨水倒灌

▲专业人员全面排查

▲现场施工

在西部花苑社区,这样协同治理的场景屡见不鲜:西部六区的居民曾因健身步道存在“断头路”,不得不绕行,十分不便。“三驾马车”迅速行动,成功打通10余米的绿地通道,让居民的健身之路变得顺畅无阻;西部一区3号门岗晚间关闭,居民回家需绕远路,最终通过增设电子门禁得以解决,居民出行更加便捷;针对西部二区东门岗大树根系形成的斜坡、大门通道狭窄导致的通行安全问题,借助美丽街区改造的东风,平整拓宽通道,保障了居民出行安全。自2017年以来,“三驾马车”每年聚焦居民诉求推动民生实事项目,从智能道闸安装,为小区车辆管理提供便利;到废弃泵房改造,将闲置空间变为居民活动场所;从健身步道延伸,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再到架空层防火门窗增设,为居民生活筑牢安全防线,桩桩件件都精准回应了居民的急难愁盼。

▲步道翻新前

▲翻新后

▲西部一区3号门岗设计图

多元共治赋能 构建幸福家园

“陆师傅,我家电饭煲坏了,您能帮忙看看吗?”每周三上午,铁道兵退伍军人陆林根的小家电维修点总能看到居民们的身影。7年来,他为居民维修小家电1700余件,仅收取配件费,从不赚手工钱。这位82岁的老兵说:“社区给我们建了‘铁道兵聊吧’,我们也要为社区出份力。”

在党建引领下,西部花苑社区不仅激活“三驾马车”,更联动20余家共建单位、22支睦邻自治团队,构建起多元共治格局。盛青经济城党支部捐赠的电动自行车停车棚,解决了居民充电淋雨难题;区文化馆派专业老师指导的社区合唱队,总是人气火爆;王老师法律事务工作室成立9年来,调解纠纷6000余件,成功率超90%,成为社区矛盾的“减压阀”。

▲盛青经济城党支部捐赠的电动自行车停车棚

▲王老师法律工作室

“我们把共建单位资源、自治团队力量与‘三驾马车’治理效能结合起来,形成‘1+1+1>3’的效果。”朱珠说。如今,社区志愿者团队播绿者小队打造的200平方米牡丹园每年的3-5月会迎来盛花期;“拾贰有声读书会”由喜爱阅读的在职党员发起,坚持6年的读书会从最初的5人拓展到70余人,成为书香社区的一张靓丽名片;每月5的“惠5日”便民服务日,磨刀、修伞、义诊等服务总能吸引数百名居民参与;巧厨娘团队每月开展厨艺交流活动,制作美食慰问孤寡老人和志愿者,传递社区温情;翰墨苑书画站的成员们定期创作书画作品,不仅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还通过义卖助力公益。

▲播绿者小队

▲牡丹园

从“各自为战”到“同频共振”,西部花苑社区以党建为“纲”,让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在治理赛道上协同发力,不仅破解了老旧小区的诸多治理难题,也吸引了更多居民、社区单位积极投身社区治理,通过共建共治共享,不断提升居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王婷(名优基层)

摄影:西部花苑社区

编辑:沈千慧、朱人杰

责任编辑:孙晨(首席)

终审:贾彦秋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