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一天,92岁的退伍老兵陈老伯家属专程来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将一块感谢牌匾交到李剑教授手中。一个月前,这位超高龄患者通过“生理性起搏+房室结消融”创新手术摆脱了困扰十年的房颤折磨,如今已能行动自如。家属用手机拍下与教授的合影:“老父亲嘱咐一定要把照片带回去,这是他新的‘生命留念’。”
陈老伯的“心脏拉锯战”始于2015年。确诊房颤初期,因对手术的恐惧,李剑教授团队为其定制了“药物+生活方式调整”方案,病情一直趋于稳定。2024年冬季,高龄叠加肺炎导致心功能急剧恶化,传统药物逐渐失效,老伯频繁入院。“有时候,它突然狂跳;有时候,又慢得像要停下。”老人摸着心口,苦笑着形容。
面对患者左心房扩大、病程长等高风险因素,李剑团队选择创新方案:先通过房室结消融术阻断紊乱电信号,再植入生理性起搏器。该技术将电极精准植入心脏天然传导系统,较传统起搏器更符合生理特性。心内科罗心平教授解释:“就像用原装线路替代临时拉线,让左右心室恢复同步跳动。”
手术当天,专家团队精准锁定目标,顺利将起搏电极植入左束支区域,随后用射频消融阻断房室结异常传导。随着监护仪上杂乱波形转为规律,这场“心脏电路改造”圆满完成。
心内科团队合影,从右至左:罗心平、李剑、熊楠青、赵奕凯
据院方介绍,该技术特别适合药物无效、多次消融复发的高龄房颤患者。李剑教授表示:“医学进步正不断改写治疗年龄上限,为患者提供更多个性化选择。”目前陈老伯已出院月余,日常活动不再受心悸困扰,老人笑称现在“心跳声像年轻时出操的脚步一样有力”。
记者:郁婷苈
编辑:徐悦琳
资料:华山医院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