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一热
冷饮就成了解暑续命神器
冰奶茶“吨吨吨”喝下去
冰雪糕一支接一支
冰凉是真的,快乐也是真的
但没过多久
肚子翻江倒海
厕所变常驻
血糖脂肪齐飞涨
你以为是天热中暑
其实可能是你手里的冷饮
偷偷“背刺”了你
这个夏天,冷饮可以吃
但咱得挑着吃
冷饮中的“隐形敌人”
你知道几个?
冷≠安全!
细菌也能“耐寒作战”
单增李斯特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
它们不是怕冷
而是等你掉以轻心的时候
“大举进攻”
香气扑鼻、入口顺滑?
可能是“配料拼凑”
不少廉价雪糕为降低成本
用“植脂末”“氢化植物油”替代乳制品
再加上“香精”“增稠剂”调味
结果就是:
营养价值几乎为零;
常含反式脂肪酸,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热量爆表,是“甜蜜陷阱”中的常客。
一眼识破“伪健康冷饮”?
看这些标签就够了!
挑选冷饮时
不要只看口味和包装
标签上的小字才是真正的“避雷神器”
一图带你读懂
冷饮食品标签
营养标签怎么选?
别再被“水果味”“低脂”骗了!
不是所有饮品名称带
“低脂”“轻盈”“水果味”都等于健康
学会看营养标签
选出真正的健康冷饮
控糖:饮料含糖量建议低于10g/100ml,最好选择≤5g/100ml产品。
(>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游离糖摄入不超过总能量的10%,最好控制在5%以下。)
控脂:警惕“氢化植物油”“反式脂肪酸”这些隐藏脂肪,配料表中出现“植脂末”“人造奶油”等建议避开。
控热量:每100ml/100g能量越高,热量负担越重。
记住这些营养标签关键词:
低糖、低脂、含乳制品
不含氢化油、不含植脂末!
避坑选购指南
牢记这5点!
1.选正规品牌冷链:店内冷柜温度清晰,店员规范操作(戴手套)。
2.不买膨胀变形雪糕:这可能是反复冻融的信号,一旦冷链断裂,微生物有机可乘,食安风险显著上升。
3.现制饮品尽早喝完:尤其含冰或鲜榨类,2小时内饮用完毕。时间一长,细菌容易大量繁殖。
4.大容量冰淇淋开封后尽快食用:建议开封后7日内吃完,每次取用前提前解冻一小部分、避免反复冷冻,防止细菌污染与品质劣变。
5.不碰“三无”产品:无品牌、无时间、无编号=拒绝!
避开“甜蜜陷阱”
拒绝“假奶炸弹”
这个夏天,从避坑到挑对
从肠胃友好到营养更优
冰冰凉的快乐可以有
健康也不能少
A:①分人群;②抛开剂量谈毒性属于流氓行为。
先判断是真上火吗?总出现面红目赤、口舌生疮、尿黄便秘、怕热爱冷饮等,可以经常喝。若“上火”伴随口干却不想喝水、舌红少苔、易疲劳,多是阴虚或气虚火旺,不推荐一直喝。此外脾胃虚寒、阳虚体质人群也不推荐一直喝。
但对大部分人来说,每周1-3次,每次50g左右,配点生姜陈皮中和寒性,不把绿豆当饭吃,绿豆是很优秀的蛋白质、膳食纤维来源。
A: 有一定道理,但不“躺瘦”,还需要主观能动性。
①高温维持体温需要更多耗能,这时候适度动一动就可以比平时消耗更多。
②三伏天对湿气较重的体质减重有利。注意不要过度发汗,容易耗伤津气。
③注意避免:天热没胃口≠健康减脂,不吃主食/蛋白质会降低代谢。
A: 没有绝对优劣,关键看用法:避免大风直吹,护住颈部、肚脐、脚踝。高温天气该用空调就用,配合风扇更降温。气温适宜(小于30℃),可以选用风扇加强对流。
A: 频繁洗澡容易洗掉皮脂膜,影响皮肤屏障,更容易皮肤干燥、敏感。每日1-2次温水淋浴足矣。
*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5DZ2304600)
责任编辑:杨昊霖
校审:姚佳森、梁文静
终审:沈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