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本是孩子们卸下学业压力、放松休憩的日子,但宝山区罗店医院的中医针推伤科诊疗室却迎来了就诊高峰。诊室门口排起的长队里,大多是带着孩子来检查的家长。为什么暑期会出现这样的集中就诊潮?其实,这背后藏着孩子们假期里那些“习以为常”的不良习惯:窝在沙发里刷手机、趴在床上看视频、写作业时歪歪扭扭地蜷在书桌前……这些看似“舒服”的姿势,正在对孩子的脊柱造成日复一日的“隐形伤害”,最终让原本该在假期休整的脊柱,成了需要紧急干预的“问题部位”。
诊室内,17岁的高中生小胡在医生的指导下做着检查,由于脊柱出现轻度S型移位,他连弯腰触地这个简单的动作都难以完成。小胡妈妈非常懊悔:“初三的时候就发现他脊柱有点侧弯,当时觉得不严重,没太当回事。这一年多下来,孩子明显感觉有时候会头疼,拍了片子才知道,他的颈椎和脊柱已经压迫到神经了。” 从事中医针推伤科临床工作多年的王医生解释道,暑期青少年脊柱问题集中爆发,和“屏幕时间过长”“坐姿随意”“缺乏运动”这几个原因脱不了干系。很多孩子趴在床上看手机、窝在沙发里玩游戏、写作业时歪歪扭扭……这些看似舒服的姿势,会让脊柱长期处于受力不均的状态,时间一长,就容易逐渐出现侧弯、错位。 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脊柱问题可不只是“体态不好看”这么简单。王医生表示,他接诊过不少孩子,已经出现了手麻、腿麻、腰痛,甚至头晕等症状——这些都是脊柱压迫神经发出的信号。如果长期忽视,不仅可能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还可能牵连到内脏功能。 “青少年脊柱侧弯早期症状不太明显,等孩子说疼的时候,往往脊柱已经有明显移位了。”王医生提醒各位家长,每天可以花1分钟时间,观察孩子这几个细节,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看脸型:观察孩子的下颌角、耳垂是否有高低不对称的情况; 看体态:留意孩子的肩膀是否一高一低,走路时是否会歪向一侧,有没有“含胸驼背”“侧身走路”等异常姿态; 看活动:让孩子做弯腰动作,观察其背部是否有一侧凸起;让孩子抬手、转身,看看是否有牵扯痛的表现。 如果发现上述异常情况,千万别犹豫,要及时带孩子就医。暑期是脊柱干预的黄金期——这个阶段孩子时间充裕,能够规律地接受治疗,而且他们的骨骼尚未完全定型,通过专业干预,改善效果会更加明显。 不少家长担心孩子脊柱出现问题需要开刀、打钢钉?其实不必过于焦虑,在专业的中医诊疗机构,中医正骨整脊技术就能帮孩子实现“无创矫正”。 王医生为小胡治疗时,先是轻柔地按揉他的肌肉,让其放松下来,随后运用“牵、旋、端”等手法精准调整脊柱——这正是中医正骨“手摸心会”的精髓所在,不需要开刀,仅凭医生的双手,就能将错位的关节“送回” 正确的位置。治疗后,再配合轻便的支具进行固定,不会影响孩子的日常活动,而且还能根据恢复情况随时调整松紧度,加速康复进程。 针对青少年常见的脊柱侧弯、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问题,医生还会结合“整脊疗法”:通过分筋弹拨、按压疏理等手法,恢复脊柱的生物力学平衡,就像把“歪掉的多米诺骨牌”重新摆放整齐,从根源上缓解神经压迫。 王医生说:“一般轻度侧弯的孩子,每周正骨1次,连续5周就能取得明显改善。治疗后再搭配我们指导的简单伸展操,孩子的脊柱能在暑期快速‘回正’。” 别让“高低肩”“小驼背”“长短腿”在假期里悄悄加重,更别让脊柱问题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脊柱的健康,不仅关乎挺拔的体态,更连着身体的正常运转。暑期是青少年脊柱问题干预的黄金窗口,目前罗店医院在周日下午增设正骨整脊埋线专病门诊,以方便暑假家长带孩子前往问诊。家长们也不妨多花些心思关注孩子体态,及时发现、科学调理才能有效避免问题加重。
通讯员:唐捷 汪美欣
编辑:张思源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