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 文章详情

【喜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杨长青教授荣获“上海医务工匠”称号

转自: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2025-07-23 22:15:39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上海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海市医务工会经过培养选树,命名了27位同志为2025年“上海医务工匠”。同济医院杨长青教授被授予2025年“上海医务工匠”称号。

杨长青

同济医院大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消化内科主任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兼任上海医学会肝病分会主委、上海医学会消化分会副主委,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分会前任主委,上海市康复医学会消化分会主委,中国老年医学会理事兼消化分会副会长,中国医促会消化分会常委兼内镜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血管病协作组副组长。

实践者:忠于临床,造福患者

他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聚焦消化系统疾病诊疗,特别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及其并发症防治领域做出了卓越的成绩。长期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诊治和康复的研究,聚焦肝脏疾病、特别是肝纤维化、门脉高压和肝脏再生等领域的基础和临床探索,参与十多种我国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指南(或共识)的制订,提供了诊断思路及治疗方向。

他通过大量临床观察研究,率先把腹腔室隔综合征的病理机制和治疗原则应用到肝硬化晚期的并发症肝肾综合征和肝肺综合征中,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为终末期肝病患者在等待肝移植的过程中赢得宝贵时间。针对临床缺乏门静脉压力无创精准检测手段,通过医工结合,利用“三维重建法”开发出门静脉压力无创量化检测新技术;基于自主研发的特色技术开展大规模临床队列研究, 在门脉高压症无创分层管理方面取得突破,制定并优化了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分层管理系统,构建肝硬化首次静脉曲张性出血预警模型及肝硬化首次静脉曲张性出血无创分层诊疗流程。成功获批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通过提前干预,帮助患者提高肝硬化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命质量。在精准检测门静脉压力的基础上,带领团队开展包含药物、内镜及介入等多手段的干预,有效推动了我国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诊疗进展。目前这一“三维重建有限元量化检测法”已被写入“2018中国肝静脉压力梯度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亚太APASL慢加急肝衰的专家共识”及“2020亚太APASL3D可视化肝病诊疗专家共识” 等多项国际国内诊疗共识。

探索者:潜心科研,仁心求索。

他以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肝脏再生为研究方向,通过多年探索在该领域已取得数项原创性进展。主持课题 24 项,其中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含2项重点),省部级课题 10项(含1项上海市联合攻关重大项目),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50余篇,包括部分国际核心期刊,如Gastroenterology(IF:25.7)、Gut(IF:23)、J Hepatol(IF:26.8)、Adv Sci(IF:15.6)、Cancer Research(IF:12.5)、PNAS、J Biol Chem等;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主编中英文专著5部,作为主编、副主编及编委,编写人卫版国家统编教材《医学导论》、《内科学》等5部;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他致力于开展基础研究,在肝脏靶向给药的研究方取得成就,发现糖化多聚赖氨酸较其他载体具有更好的肝细胞靶向导入性能;同时对比发现静脉途径较腹腔途径具有更好的肝脏靶向导入效果。在肝细胞再生领域的研究中首次发现了一种促进肝细胞再生的天然多肽新分子、肝星状细胞移行是肝纤维化形成发展过程中的新机制等原创性成果,结果已发表在相关杂志中,被SCI期刊他引1000余次。在DILI上调脂噬和脂肪酸氧化水平在DILI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为药物干预新靶点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是DILI进程中的重大突破,可为未来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书写新的愿景。

继承者: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作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他带领团队将同济医院消化内科发展为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沪西北地区消化疾病诊疗中心和具有较强专科专病诊疗特色的上海市消化病诊疗中心之一。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领域形成了自身的诊疗特色,科室每年肝硬化患者出入院人数位列上海市前茅。同时注重青年人才培养,建立学科骨干梯队,坚持“行为示范、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承担内科学总论、消化专科教学等工作,在临床教学一线培养了大批优秀后备力量。牵头完成“全临床教学及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教改课题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建立“以临床思维和技能培养为向导的内科教学”体系荣获同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团队中培养出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国之名医、上海浦江人才、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青年扬帆人才、上海市“医苑新星”等一批中青年优秀人才。获评全国百名“住院医师心中的好老师”。始终重视并参与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热心投身于科普与健康咨询活动,帮助居民树立科学健康管理观念。

图文|工会妇委会办公室

编辑|张鹰妮

责任编辑|谢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