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波与图文间织就海派乡村的魅力新画卷。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推出《海派乡村新图景》系列融媒专题报道,跟随推荐官探访沪郊的好风物与好去处,听村书记讲述乡村振兴的初心故事,领略魔都农科人以大地为纸、以实践为笔的智慧耕耘。
炎炎夏日,走进位于金山区的稷青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智能温室大棚,一股清凉感扑面而来。水培生菜铺就的“绿色海洋”生机勃勃,完全不受室外酷热天气的干扰。负责人秦清介绍,温室里的水培生菜一年可种植10茬以上,口感清脆爽口,是制作色拉的理想之选。更具特色的是,这些嫩绿饱满、长势喜人的生菜以“活体销售”模式供应酒店,因新鲜度高,深受食客喜爱。
生菜并非这里的唯一亮点。作为智能温室综合解决服务商,稷青科技的核心产出不仅是蔬菜,更是以数据和模型为支撑的农业数智化应用场景。其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AIPaaS设施农业智慧种植系统,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与温室大棚、植物工厂等农业种植场景深度融合,通过控制算法整合种植环境与植物生理学数据,为作物打造最佳生长条件,最大程度减少水、肥料和能源的消耗。
这一系统优势在极端天气中尤为突出。“借助天气预警感应算法,风雨来临前10分钟,大棚就能收到预警指令并精准关闭,确保生产不受损失。”秦清介绍,截至目前,稷青科技已为全国36家用户提供AIPaaS系统服务,累计收集环境数据达29亿条。
在金山区,不少农业生产主体已率先体验到“数据种菜”的优势。上海施泉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玉金说:“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加装系统,成本增加不多;如果200亩种植地全用上这套系统,基本能省去人工管理成本。而且系统越来越成熟,我们也越来越放心。”叮咚买菜廊下基地负责人卢叶也表示:“自动环控系统对大型基地格外友好,每个大棚都能实现标准化管理。”
帮助更多生产基地完成软硬件升级后,稷青科技正以数据重塑农业生产模式——当越来越多基地配备“智慧大脑”,传统种植经验将转化为基于生产数据的算法;数据积累越丰富、迭代速度越快,算法就越精准。
2024年6月,稷青科技的“设施农业环境及温室环境管理数据库”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成功挂牌,成为金山区首个挂牌交易的数据产品,实现了区域内该领域的“零突破”。该产品主要面向B端用户,涵盖生产端的农业种植户、农业科研机构,以及服务端的农业咨询公司、病虫害监测公司、农业金融系统等。挂牌仅两个月,就有一家农业保险公司购买了该数据产品,用于为当地农民定制农作物保险,规避因产量及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在稷青科技的推动下,农业生产数据的价值正被更多人看见。
今年6月,上海数据交易所与稷青科技联合共建智慧农业数据行业创新中心,旨在构建“可信流通、价值倍增”的农业数据生态市场。该中心将激活智慧农业数据潜能,推动涉农数据高效流通与创新应用,加速农业数据市场化与价值化进程,力争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农业数据要素市场的行业标杆。
可以说,数以亿计的数据将成为AI的“燃料库”,助力其持续迭代升级,进而为农业生产的全链条变革提供支撑。
文:曹佳慧
摄:袁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