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吴泾镇和平村内的放鹤谷鲜花农场,二三十种荷花拉开了盛夏里的视觉盛宴。站在放鹤谷的木桥上远眺,层层叠叠的荷叶如碧玉圆盘铺满池塘,托着晨露随风轻晃。粉白的荷花从叶间探出头,或含苞欲羞,或盛放如盏…… “等这波荷花绽放后,我们的月季即将返场,正好无缝衔接。”上海花裳园艺副总经理杨信程告诉记者。 这处曾经以种植月季为主的鲜花谷,开业头几年曾落入全年仅有一两百人客流的窘境。如今,这里已是沪上知名的“小众月季秘境”,年客流突破20万人次。杨信程说:“虽然月季花期较长,但终究难以满足市民全年赏花的需求。我们通过精心策划各类主题花展,让市民一年四季都能欣赏到不同的花卉之美。”
近几年,放鹤谷的月季悄然走红:上千株“安吉拉”月季倾泻成粉色花墙,10万朵重瓣小花密如瀑布,200多个品种的“灌木月季色块”如莫奈笔下的色块般渐次铺展,沿花园内的小河蜿蜒而行……
作为主营花卉,占地面积160余亩的放鹤谷拥有18000平方米月季花园,300多种月季珍稀品种,从宫廷风到中国风可让市民一饱眼福。可即便是鲜花满园、品种丰富,起初也鲜少有人走入其内。如今,放鹤谷不仅成为了“顶流”月季打卡胜地,更是一个“五一”假期,就有七八千人为打卡这片月季花海不远千里而来,这背后有什么独到的运营经?
“传统的花园+卖花模式,已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杨信程介绍,如何让更多人愿意走进放鹤谷,“月月有花看”?2020年起,放鹤谷尝试了一系列的转型。
除了将自家月季花海经营好,杨信程及团队成员还一起策划,引进外面的优质花卉资源,举办各类花展,填补园内赏花品种,延长市民的可观赏时间。比如春季引进郁金香,盛夏主打荷花与绣球,秋冬策划月季返场展……
杨信程介绍,放鹤谷的月季兼具种质保存和市民观赏性相融合的功能。他们不仅要以专业的技术种植好月季,还要精心策划返场月季花展,让放鹤谷真正成为市民的“后花园”。
“除了在花上做文章,下一步我们还策划在园内的草坪上打造灯光市集、园艺课堂等新业态,点亮市民的夜生活。”杨信程透露说。
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的杨信程深深着迷于植物的世界,在主修完成园艺硕士与工商管理跨界课程后,这位“科班出身”的农学人却意外开启婚礼策划生涯。
“见证幸福的职业经历,让我更深刻理解到农业可以创造更大群体的幸福。”杨信程深谙二者相通之精髓,后来转头回归到农业赛道,从崇明种橘子,到闵行种花卖花,从种“甜”到卖“香”,这位跨界农人一直没有停止用专业知识去建立与乡村土壤更多的连接。他说,农业让自己重拾一份初心。
在杨信程的心中,小时候外公打造的后花园一直是他心灵的一块净土,源自外公的花园启蒙,他从小就有鲜花满园的“园丁梦”,终于在2020年,杨信程担任上海花裳园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一职后开始“多点破土”。
作为农民田间学校的导师,杨信程还承担着种植业农人培育工作。“杨老师的课,能把细胞讲成故事!”在闵行田间学校的课堂上,杨信程开发的《植物细胞视角下的农业》课程在全国农民教育培训说课大赛上获奖。
“农业不该‘靠天吃饭’。”杨信程说,“而是要种出幸福感和生命力。”通过努力,这位从实验室埋首钻研的农业学子,逐渐成为了带领千亩花海绽放的新农“头雁”。
面对花卉产业转型课题,杨信程创新提出“三链融合”发展战略,以花卉文化链激活产业价值,以家庭园艺链贴近市民需求,以休闲服务链撬动乡村经济,通过“放鹤谷”品牌建设,形成了“花卉+”多元产业模式,打造集花展经济、家庭园艺、农旅休闲于一体的复合业态。
杨信程介绍,文化板块主要通过连续举办多届各类花展,家庭园艺板块积极开展市民家庭园艺科普活动,休闲板块开发花卉主题研学路线,通过三大板块联动,目前放鹤谷年接待游客已突破20万人次。
当市民群众纷纷在社交媒体晒出花画、花墙、花海的打卡照片,当亲子家庭在花海里沉浸式体验一手种植乐趣,杨信程露出了甜蜜的笑容,他种下的“幸福”种子,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机与温度。
记者:李逸
部分供稿:区农业农村委
复审:方雨斌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