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儿童可能面临擦伤、烫伤、异物卡喉等突发状况,但由于缺乏急救知识,往往手足无措,甚至因错误处理导致二次伤害。研究表明,6—12岁是儿童安全意识和技能培养的关键期,通过情景模拟、游戏化学习,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应急能力与助人意识。
近日,临汾路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特邀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所灭火救援技术与装备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消防教育科普中心专业老师,在阳曲路391弄16号六角亭活动室开展“急救小卫士训练营”主题活动,以趣味互动为核心,将专业的急救知识转化为孩子易懂、易操作的内容。
活动通过动画视频、角色扮演、模拟演练等形式,让孩子在轻松氛围中学习止血包扎、心肺复苏(CPR)、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实用技能。同时,让未成年人们听取急救电话接通后的真实对话录音、急救设备开启后的真实情况,培养他们面对突发状况时的冷静判断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互动环节,专业老师让未成年人体验如何操作心脏复苏、如何准确计算时间、如何判断伤员情况等具体事宜,让安全知识不再是枯燥的条文,而成为孩子终身受用的“超能力”。
本次活动以“学中玩、玩中练”的方式,提升了参与儿童的急救知识储备与实践能力。课后测评显示,85%的孩子能清晰区分“流血伤口处理”与“烫伤处理”的步骤,75%在模拟演练中成功完成至少一项急救操作。家长反馈中提到,孩子回家后主动检查家庭药箱,并提醒家人“烫伤要冲冷水”。此外,通过角色扮演,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技能,更培养了“帮助他人”的责任感。活动成功将急救知识转化为孩子的自信行动力,为社区和家庭安全筑起一道隐形防护网。
记者:陈天艺
编辑:徐悦琳
资料、图片:临汾路街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