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规划资源 > 文章详情

公开课集萃·单元③|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以存量更新与都市营造推动城市空间品质提升

转自:上海规划资源 2025-07-21 18:04:13

本期公开课集萃聚焦第三单元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该单元探究商务楼宇焕新与历史风貌保护新路径,解读“三师联创”新机制,剖析市政设施“颜值+效能”双提升策略,阐述“一江一河”滨水空间升级新范式,彰显可持续城市更新与高品质开放空间的上海实践方案。

专题授课篇

课程10

服务“五个中心”建设,推进本市商务楼宇高质量发展

徐明前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副局长

      课程着眼于上海发展要求和商务楼宇更新实际诉求,系统介绍商务楼宇更新提升专项行动。分析商务楼宇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全球商务楼宇发展趋势、商务楼宇更新国际案例和上海商务楼宇发展建设总体情况,指出上海商务楼宇更新提升的整体目标,介绍上海开展商务楼宇更新提升试点的工作推进情况,重点分析了试点商务单元的更新提升方案、支持政策和评价体系。

课程11

实施“三师联创”强化多专业协同——外滩更新单元规划实践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更新处 处长

      课程聚焦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以外滩更新单元实践为样板,深入解析上海“三师”联创创新工作机制。提出“三师”联创机制建立的背景和前期探索,介绍上海在构建可持续更新模式下“三师”联创制度设计和创新内容。通过外滩更新单元规划实践,系统解析“三师”联创协同机制,阐述“三师”各自工作要点及创新内容。总结当前“三师”联创实践经验成效,针对当前难点堵点提出优化方向。

课程12

传承历史文脉、讲好上海故事——《上海历史风貌保护指南》政策解读

戴明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风貌处 处长

课程回顾上海城市历史风貌保护体系构建历程,分析新时期新要求,提出《上海历史风貌保护指南》编制思路和适用范围,阐释《保护指南》的工作重点和创新特色,重点围绕“分区引导、分级保护、分类施策、分阶段实施”这四大策略。进一步系统解读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两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点,深入介绍基于分级保护要求,保护建筑风貌特色的路径和方法。

课程13

上海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品质提升的工作思考和创新实践

王训国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副局长

课程列举分析近年来市政基础设施品质提升的典型案例,阐明市政基础设施品质提升的重要意义,从城市规划设计视角分析基础设施现状问题,聚焦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和高质量建设,提出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考。围绕思维方式、营造方法、组织模式三方面的转变,解读上海基础设施品质提升“五个一”行动方案,重点展示了近三年来在市政基础设施品质提升方面的创新实践。

课程14

“一江一河”沿岸地区功能融合与品质提升

周建非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详规处  处长

课程回溯黄浦江和苏州河沿岸地区的发展历程,系统介绍“一江一河”沿岸地区规划实践的理念、策略、方法和成效。梳理“一江一河”沿岸地区“启航-贯通-推进建设-再提升”各阶段的规划建设重点,从能级高度、城市温度、人文浓度和韧性强度四方面,解析规划策略、设计创新、建设实施的成功经验。进一步系统介绍新一轮“一江一河”提升专项规划,展现从“贯通”向“提升”转变的工作新方向、新要求。

现场教学篇

上海硅巷:科创回归都市的城市更新与生态营造示范样本

“上海硅巷”在1.48平方公里区域内打造了近80万方楼宇空间,集聚800余家科技企业,生动诠释了“科技回归都市”的理念,已实施完成翡悦里、新象限·武夷、武夷333·黑湖科技、武夷MIX320等代表项目。教学点聚焦“上海硅巷”如何将科技创新置于发展核心,通过系统性城市更新释放宝贵空间资源,重点展示其在科创要素汇聚、载体功能布局、高端人才集聚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以及如何营造活跃的科创生态氛围,激发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老市府大楼:百年地标焕新,打造外滩金融带经典历史街区更新样本

老市府大楼坐落于外滩风貌区核心及浦江“黄金三角”功能区,是见证上海时代变迁的活化石。其前身为工部局大楼,后为新中国上海市政府驻地,现为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外滩第二立面更新的旗舰项目,它肩负“功能重塑、风貌重现”使命,致力于打造新时代上海面向全球的窗口与名片。未来将聚合历史底蕴与建筑品质,注入全新城市功能,塑造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的经典历史街区。改造由普利兹克奖得主David Chipperfield领衔,核心在平衡保护与创新:最大保留历史元素与岁月痕迹,同时提升空间品质满足现代需求。

今潮8弄:历史街区活化与新旧共生的城市更新典范

      “今潮 8 弄”坐落于虹口区四川北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核心地带(18 街坊),总用地约4.6万平方米。项目体现了历史文脉与现代功能融合,在保留66幢石库门老建筑群基础上新增现代建筑,形成15幢单体组合,通过延续历史材质语言(如清水砖墙、瓦片)实现新旧和谐共生。其一期“公益坊”修缮工程获“第三届上海市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作为现场教学点,它展现了上海城市更新中保护与发展的平衡,见证历史建筑经科学修缮与创新设计焕发新生,成为承载现代生活与文化商业活力的“今潮”之地,为历史街区可持续更新提供经验。

“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单元课程通过城市更新、历史风貌保护、空间品质提升等上海规划资源多维度实践,提供了全要素更新策略与精细化品质提升的上海城市更新范式。下一期,我们将聚焦“郊野空间保护与提升”单元,敬请关注!

公开课课程总览

相关阅读

公开课集萃·单元①|聚焦“五个中心建设 服务培育新质生产力:以规划统筹激发城市发展新动能

公开课集萃·单元②|总规实施与重点地区规划:以高水平规划统领空间新格局

(来源:上海规划资源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