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年轻人欢迎的青年社区是啥模样?
夏季的阳光正好,位于广虹路的虹桥人才公寓内的花开得正盛,在微风中摇曳身姿。紧邻碧水清波的周家浜河道的南地块里亦是鸟语花香、草木葱茏。一个可休憩、可漫步、有温度、有“颜值”的美好家园就在眼前。
作为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保障性住房项目,由新长宁集团打造的虹桥人才公寓以“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全”的思维重构了青年安居体系。在户型设计上,突破传统保障房单一模式,推出从20平方米的一室户到104平方米的三居室等12套户型,满足单身青年、新婚夫妇、多孩家庭等不同人群的需求。
除了提供温馨的居所,公寓内还有多功能室、台球室、影音室等设施,为租户营造松弛感满满的社区生活氛围。
“过渡性住房不是临时落脚点,而是城市给青年的第一份见面礼。”新长宁集团虹桥人才公寓运营团队负责人郁敏介绍道,针对来沪求职者的“第一公里”痛点,“青年驿站”在此落地。
来自南京的应届毕业生陈雨至今记得,抵达上海当天,驿站管家不仅帮她搬运行李,还递上“就业大礼包”:包含3天免费住宿和周边企业招聘会信息。“这种被重视的感觉,让我决定留在了上海。”
对于城市建设的“幕后英雄”,公寓还倾情打造“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4人间宿舍配备独立卫浴,每月租金不足市场价三分之一。工作在公寓顺丰站点的快递员告诉记者:“房间环境干净整洁,下班后和同事下棋、看电视,感觉真正融入了这座城市。”
让每一次发声都有回响
今年3月,一场浪漫的求婚仪式在虹桥人才公寓的天台连廊上举行。在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入住公寓近1年的租户喜结良缘,完成了人生的进阶。
无微不至的精准服务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源于租户的每一声呼唤。
在公寓接待大厅的“心愿墙”上,密密麻麻的便利贴记录着青年们的期待:“希望增设通勤班车”“想要宠物友好社区”“需要夜间自习空间”……这些声音通过“客服+管家”双轨机制,被转化为贴心的服务清单。
就拿呼声最高的交通出行问题来说,虹桥人才公寓距离地铁2号线淞虹路地铁站直线距离虽然只有1.5公里,但步行的话,要花去15—20分钟,出行不便。在了解住户的急迫需求后,新长宁集团自掏腰包,在早晚高峰时段开通了短驳班车,分别前往附近2号线、10号线地铁站。
然而,新的诉求接踵而来:希望可以改善班车班次有限、座位紧张、路线单一的局限。于是,新长宁集团与虹桥人才公寓党支部走访交警支队、巴士三汽公司等相关单位,便有了如今涵盖同仁医院、百联西郊、虹桥人才公寓、地铁2号线淞虹路站、北新泾站、威宁路站等重要站点的855路区间车,这也大大提升虹桥人才公寓公共出行服务水平。
商业生态圈的打造同样体现着租户思维。据悉,今年9月,租户期待的地下商业即将开幕,与地上商业引入便利店、早餐店、洗衣房、美发店的民生组合不同,地下空间规划了健身房、自习室、社区食堂等品质业态,勾勒出“步行5分钟生活圈”,满足了租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独居走向共居,开启青年社区新模式
“让年轻人自己定义社区,才是真正的活力之源。”郁敏告诉记者,如何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如何让流动的年轻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建立自我归属感?新长宁集团展开了积极探索。
缤谷夜校就是最好的实践之一。这个由租户投票选出的“最期待项目”,如今已成为社区文化地标。每天晚上,灯火通明的活动室变身“青年夜校”,从爵士舞到搏击操,从书法、篆刻到茶艺、美妆,让租户的归家生活更加充实。
宠物友好、文创市集等青春经济的崛起,同样成为运营方凝聚社群关系的重要抓手。今年3月,公寓举办“春天趣赶集”宠物市集,让众多的养宠家庭完成了深度联结;今年5月,“青衿聚势,创梦启航”主题活动包罗万象,从时尚消费到文化体验,从创业孵化到便民服务,实现了“服务青年—激发活力—反哺社区”的良性循环。
“独居上海时,宠物群让我有了朋友圈,”周女士牵着爱犬说,“大家分享经验、相约出行,社区不再冷冰冰的。”朱先生补充道:“我虽然比较宅,但每次活动都忍不住参加,年轻人玩到一起,让这里成了有爱的生活圈。”
从独居到共居的背后,是租户对公寓的认可,也是年轻运营团队的“同理心”驱动。在新长宁集团虹桥人才公寓的18名运营管理人员中,“90后”占比超九成,他们用“Z世代”语言与租户对话:在抖音开设“公寓日记”账号,用vlog记录社区故事;开发“虹桥人才公寓”小程序,集成报修、缴费、活动报名等功能;将租户提案的“24小时自习室”从图纸变为现实。
“我们理解年轻人对‘被看见’的渴望。”郁敏说道,“所以会为每场求婚仪式布置天台灯光,为每个创业团队对接资源,让这里不仅是住所,更是梦想孵化器。”
站在一周年的节点回望,虹桥人才公寓的成长轨迹,恰似一部青年与城市共生的微电影。从解决“一张床”的居住刚需,到营造“一个家”的情感归属,再到构建“一座城”的发展生态,这里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服务,重新定义新时代人才社区的内涵。
而对于3998名租户来说,社区天台上的求婚仪式、夜校课堂里的欢声笑语、宠物乐园中的嬉戏追逐,早已编织成比钢筋水泥更坚固的情感纽带——这里,是他们愿意为之奋斗的“第二故乡”。
当暮色再次降临,公寓楼宇的灯光渐次亮起,宛如散落人间的星河。在这片充满可能性的土地上,每一个青春梦想都在悄然生长,共同谱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未来篇章。
图片来源于虹桥人才公寓
撰稿:朱文轩
编辑:陈 莎、祁诺舟(实习)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