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长宁 > 文章详情

6位“大咖”来到“上海硅巷”,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转自:上海长宁 2025-07-21 16:18:11

近日,2025年度“上海硅巷”创新说第二讲“开源free style”暨油条咖啡开源读书会活动在华阳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活动以“开源free style”为主题,邀请了来自科技界、产业界、法律界等领域的六位专家,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开源理念推动跨领域协作和创新。



开源,在软件和技术领域,特指开放源代码,是一种允许用户自由地使用、复制、修改和开发软件的许可证模式。开源,核心在于“开放”“共享”,全球的开发者都可以参与到软件的创造和改进中来,这促进了知识的自由流通、技术的不断进化、创新生态的繁荣,例如常用的Linux操作系统等,都是基于开源技术构建的。


活动现场,技术“大咖”轮番上场。上海遨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敏作为“新微生态”的代表,分享了电力设备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情况。公司面对“发输变配用”的超高难工况、重要行业专用无线通信需求,成功实现了系统级超低功耗、海量接入、高可靠动态自组网等关键技术突破,获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鉴定,还荣获国家电网技术发明一等奖。


资深开源专家、上海道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张红兵为现场观众带来了有关国际开源项目社区治理与运营策略的经验分享。张红兵以开源生态为背景,介绍了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作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开源社区之一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以及中国作为CNCF全球第二大开源贡献国展现出的强大开源力量。上海道客网络团队开发的项目KubeEdge是中国第三个社区毕业项目,也是业界首个云边协同项目,该项目通过先进的治理架构、高效的开发者协同机制、深度的工程化验证以及多元的生态推广路径,实现了活跃社群超6千个,镜像下载量超340万次,有序促进了技术持续创新与升级。


从法律角度出发,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云虎,结合自身的程序员和律师背景,分析了阿里通义千问许可证、MIT许可证、DeepSeek模型发布许可、华为盘古大模型开源许可证等开源大模型的许可证的特点,并且通过案例,生动阐述了许可证合规及数据训练、处理中的法律要点。赵云虎强调,在AI时代,确保技术探索既创新又合规,是每位从业者的必修课。


安全方面,上海安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王峰为大家带来了以“软件供应链安全洞察、挑战及探索”为题的讲演。他直言,当下开源组件也有潜藏的安全风险,随着开源技术的广泛应用,软件供应链安全形势日益复杂严峻,各种潜在威胁如影随形。由此,王峰认为SBOM(软件物料清单)是开源风险管理的基石,利用“AI+知识图谱”构建开源软件基因图谱,确保组件溯源准确性。


最后,RT-Thread睿赛德电子科技AI负责人叶昌带来了以“开源+AI:让千亿级边端插上智能的翅膀”为主题的讲演。 上海睿赛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2006年起在开源领域活跃,积累了约25亿的装机量、25万至30万的开源社区开发者,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智能手表、轨道交通和车载等领域。开源技术与AI的深度融合,在边缘计算领域,释放出了巨大能量,为千亿级边端设备带来了智能变革新机遇。叶昌对RT-Thread AI框架及技术路线进行了展望,面对AI的“软”“硬”件高速公路(从AI应用层直达硬件层的能力),架起链接“软”“硬”的桥梁,打造“边端侧”完备的基础建设,有效解决“AI到设备终端的最后一公里”,在未来为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活动中,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开源创新与数字治理研究院院长、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创始人张国锋带来了以“开源创新国际合作”为主题的内容分享。他指出,开源作为数字经济的公共基础设施,也面临武器化、政治化及资源垄断等问题,这违背了开源精神。开源,需打破独占排他思维,讲求开放、共享。张国锋路透了对“开源创新国际合作示范区”的构建与设想,以期汇聚全球技术、思想与商业力量,共建数字世界新规则。


“上海硅巷”创新说由长宁区科学技术委员会、长宁区科学技术协会、华阳路街道办事处、上海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主办,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上海市科普基地)承办。自2023年起,活动已成功举办7讲,先后邀请近50位专家分享了自己的创新故事,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撰稿/摄影:毛奕云

编辑:陈 莎、祁诺舟(实习)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