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闵行这所公园把气象“玩”出新高度……丨大家古美

转自:今日闵行 2025-07-20 22:12:39

《大家古美》杂志自2018年起,由古美路街道社区党群办主办,以纪实特写、口述历史、回忆录、散文、故事为主,围绕社区文化主题,讲述古美人、古美社区的故事,既有生活点滴,也有名家大作。“今日闵行”推出系列选篇,让我们和《大家古美》一起,植根社区、共襄人文。

漫步:上海首座“气象公园”

作者:柒柒

在古美路平阳路转角,有这么一处近万平方米的绿地公园,对面是人流如川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初次来到这里漫步,但觉小巧玲珑,别有特色,男女老少都爱来,足以见得它的魅力非凡。前不久,听闻这里重新改造了,还建成了上海市首座以气象为主题的公园,便情不自禁地再去逛一逛。

以前常来这个“古美科普公园”,每次来,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在西侧有一处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亭子,爱乐器的居民拿来萨克斯、吉他等,聚在一起深情地演奏,优美而动人的旋律回荡在公园上空,吸引了我驻足倾听。心中好奇:乐手之间是因音乐结缘,还是原本就认识而相聚在这里?

公园中央,植有一棵棵高大的银杏树。记得在去年深秋的时候,落叶铺成了一大片金灿灿的大道;到快要过年的时候,大树小树的枝头纷纷挂上了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红灯笼,随风摇摆特别可爱。

一级级台阶式花坛里,各色鲜花绽放,十分美丽!花坛中,两个可爱的吉祥物并肩站立,右边是我们古美人熟悉的“古小美”,左边是新朋友——憨态可掬的“闵晓云”,仿佛在说:快跟着我们一起逛逛这个气象公园吧。

天气变化是社区居民每天最关心的事,天冷多穿衣,下雨记得收衣服,都得看天气预报。新公园的入口处多了一根巨型温度计,非常抢眼,看看温度计上的刻度,再比比自己手机上的实时温度App,果然是一样的。温度计背面还有一个测量尺,也可以试着帮旁边的树木量一量“身高”。这里成了公园的一个新地标,也友好地提醒着我们要多关注天气变化。

入口处的巨型温度计

公园的中心大道上,一个彩虹云雕塑无疑占据着C位,旁边的一圈座椅,不少人坐着休息,头顶上的祥云仿佛笼罩着幸福的光环。放学后,不少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也喜欢来,他们追逐玩耍,释放天性,给公园注入了童真的活力。

漫步气象公园,我发现有很多惊喜。低头看,地面上印着充满童趣的彩虹桥彩绘;抬头望,树木里藏着一些“松鼠”“小鸟”,它们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看着人们……这些树绘栩栩如生,仿佛要跳出来似的。它们在公园改造前就在这里,改造后,依然陪伴着每个游客。

彩虹云雕塑

以彩虹云为中心,气象公园形成了一环又一环的风景,在“外环”,闵晓云、古小美变身两个小导游,向大家述说着公园的美丽;“中环”是以二十四节气文化内容为主题的健身步道。在这条步道走上一圈,在民俗谚语中经历了春夏秋冬,不禁感慨古人对于气象的智慧,乃至生命和世界的思考,都浓缩在这二十四个节气当中;“内环”是气象科普区,以时间划分成古代和现代区域。古代区展示了古人观天象的仪器,比如有浑天仪,人们都不陌生;一旁是简仪,它简化了传统仪器的结构,是我国首先发明的赤道装置,要比欧洲人使用同类装置早300年左右。农业生产的丰收与否和降雨量息息相关,这是古人很早就发现的道理。公园里黄铜制造的圆筒型“测雨台”正是古人测量降雨量的工具。这样看来,古人在发明创造方面也是遥遥领先的。

现代区有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和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好比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通过搭载各种不同用途的传感器,可以在太空中对观测区域实时“拍照”。有了卫星监测,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地球上出现的台风、冷空气、强对流等。

公园一堵饰墙上有一张像钢琴键一样的图表,这是徐家汇观象台的气象观测数据,显示了从1873年到2024年的年平均温度变化曲线。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出生的年份,看看当年的年平均温度是多少。这不仅仅是一条普通的温度变化曲线,更反映了上海百年来的冷暖和沧桑。

未来,也希望公园能够增加更多的科普宣传版面,讲解设备背后的专业知识,让气象公园变身一座开放式的科普馆。漫步坐落在古美社区的上海首个气象科普公园,看花开花落,四季轮转,在用心感受气候的同时,倍感生活变迁的愈发美好!

作者:柒柒

文字内容:《大家古美》

编辑:李昕玥(实习)

初审:方佳璐

复审:林心怡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