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徐汇通 > 文章详情

从“企业出题”到“成果转化”,这所高校有了智慧工程教育新范式

转自:徐汇通 2025-07-20 16:53:34

当人工智能的“理性算法”邂逅教育的“人文温度”,一场关于未来人才培养方式的变化正在高校中悄然发生。近日,华东理工大学以“交叉创新 共铸卓越 智启未来”为主题,召开了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大会,围绕数智时代的人才成长路径,系统提出智慧工程教育(AIEEE)新范式,全面布局教育理念、教学体系与育人机制的系统重塑。

大会现场,华东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正式揭牌。据悉,新成立的学院由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与工程创新实践中心整合而成,聚焦工程创新与技术转化,致力于打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探索“从企业出题、师生答题”到“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的完整链条。通过本研贯通、课训赛创一体化管理机制,学院力图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打造一个跨学科、跨平台、跨边界的开放式育人平台,为培养“强能力、善落地、宽视野、有担当”的新一代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创新创业学院启动仪式

如何在人工智能成为“共事者”“共创者”的背景下,实现从“华理何为”“华理之为”到“华理有为”?华东理工大学给出了属于自己的答案。该校副校长王慧锋表示,AI既不是简单的工具,也不应成为主导,而应作为教育的“赋能因子”,在“育人为本”的理念下,服务于价值引领与能力成长的有机统一。通过跨学科融合的培养模式、分层次的课程体系以及智能化教学平台,学校正逐步构建起支撑未来人才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

智慧工程教育示意图

围绕智慧工程教育的核心理念,华东理工大学提出了以“Education(教育范式重构)、Engineering(工程能力进阶)、Evaluation(评价体系升级)”为支柱的三位一体改革路径。这一系统性变革致力于全面提升师生在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与创新能力,形成“技术赋能师生教与学、多元实践驱动技术向善应用、师生共进实现教育价值升华”的良性循环。学校将智慧教育理念深度融入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中,推动新技术与教育目标同频共振。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华东理工大学持续推动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升级,逐步形成了“卓工、厚理、尚文”的专业格局。在本科阶段,约半数学生参与交叉复合型培养模式,10%左右学生则加入本博贯通拔尖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化学拔尖人才基地等高水平育人项目。在研究生阶段,学校构建了“分类定制、层级递进、交叉赋能、多维立体”的课程体系,依托“四融合”机制,实现学科、行业、人才、平台的深度整合。聚焦七大关键领域,华东理工大学还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联合培养专项,为产业输送“高精尖缺”复合型人才。

大会还组织了多学科交叉的专题研讨,参会专家学者围绕“交叉创新提升拔尖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复合型硕博培养新模式”“智慧工程教育未来路径”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头脑风暴,聚焦“学院何为”“学科何为”“教育何为”的本质命题,提出一系列富有洞见的实践方案和理论探索。

记者:沈艺飞

编辑:邱彩红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