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入伏啦
这几天,#超级三伏天#登上热搜
提问:
为什么说今年的三伏天
是“超级三伏天”呢?
因为今年的三伏天
入伏晚、时间短
打破了近十年“40天长三伏”的惯例
只有30天!
虽然时间变短
但暑热湿气并没有削减
三伏天怎么预防中暑?
消夏解暑有哪些“陷阱”?
跟团团一起来看
↓ ↓ ↓
盛夏时节
体感从干热的“烧烤”模式
进入湿热的“蒸烤”模式
身体最易被“暑邪”趁虚而入
从而引发中暑
中医认为
自然界有六种外感病邪
分别是风、寒、暑、湿、燥、火
夏至以后、立秋之前的
火热外邪都被称为“暑邪”
关于暑邪的特点
想象一下夏日的厨房
就容易明白了
(点击图片查看解释)
错!错!错!
中暑也分不同类型
闷热暴晒引发,核心是清热。
表现:高热、头晕头痛、口渴、疲倦。
应对:
轻症:服用酸梅汤、十滴水 (侧重解暑)、人丹/仁丹 (侧重提神醒脑)。
重症(如热射病):立即移阴凉处、脱衣降温、补液、拨打120!
过度贪凉饮冷,寒湿入侵引发,核心是散寒祛湿。
表现:恶寒无汗或者汗少、头身困重、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差。
应对:服用姜枣茶、紫苏水、藿香正气水(解表化湿、理气和胃)、午时茶(兼消食)。
人丹和仁丹
都是解暑的良药
但它们各有侧重
擅长“驱风健胃”,更适合轻度中暑伴随肠胃不适(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时用。
擅长“清暑开窍”,更适合中暑引起头晕目眩、胸闷恶心、提不起精神时用。
选药时看清适应症
千万别混淆!
当然不是!
冰饮是把“双刃剑”
过度喝冰饮会损伤阳气
导致湿气困阻
表现为腹胀、便溏、乏力
或者热气被郁
反而更怕热
那么怎么喝更解暑呢?
首选常温或温热饮品:40℃左右更有利于散热。
喝酸梅汤、绿豆汤:酸梅汤、绿豆汤都很利于解暑,建议煮好后放至常温饮用。
巧用辛温:做凉菜时撒胡椒,煮热汤时放姜片,喝冷饮时配片姜,都可以中和寒气。
不矛盾哦
防暑降温是大众的基础需求
避免高温伤津耗气
而夏季养阳
针对的是“怕冷族”
比如有遇冷复发的病症
或者是阳虚体质
而在马上到来的三伏天里
皮肤的毛孔开放、药物易渗透
正是“温阳散寒”的黄金期!
“怕冷族”们可不要错过
眼看着三伏天将至
不少人准备贴敷“三伏贴”
来治病、防病
“三伏贴”虽好
但并非人人都适宜
以下这些人群要谨慎使用
对于这类人群而言,“三伏贴”可能引发严重皮损。
因为“三伏贴”中含有活血走窜的药物,孕妇需避用。
主要包括2岁以下皮肤娇嫩的幼儿,皮肤修复差的高龄老人、糖尿病患者等等,使用时需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贴敷时间也不宜过长。
近几年
“晒背养生”火了起来
晒背与“三伏贴”的原理类似
能激发督脉、膀胱经阳气
助排寒湿邪气
但同样需要“正确打开”
✅慢性寒性疾病患者,包括有冬重夏轻的鼻炎、哮喘、关节痛、腹泻、痛经等病症。
✅阳虚、湿气重者,主要表现为怕冷、手凉、舌胖苔腻。
黄金时间: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最佳,避开暴晒时间段。
循序渐进:初次15-20分钟,微微发汗即止,忌大汗!
头要护好:戴帽或打伞防晒。
及时补水:喝温淡盐水预防脱水。
晒后避“邪”:不直吹冷风、不碰冷饮冷食,因为晒背后毛孔大开容易受寒。
直接说答案——
还要防“寒”和防“湿”
主要包括
“空调”寒邪和“冷饮”湿邪
想防晒但不喜欢涂防晒霜,而且眼睛非常容易过敏,有什么解决办法吗?戴防晒口罩有用吗?
如果是面部、眼部皮肤容易过敏,或是涂上防晒霜会感觉面部闷闷的不舒服,可以在涂防晒霜之前先用一层面霜打底。可以选用含有神经酰胺、角鲨烷、维生素B5等成分的保湿霜,在打底的同时能够舒缓敏感、修复屏障。
防晒口罩是有用的,但建议选择UPF50+(紫外线防护系数)、覆盖面积大的款式(尽量能遮住眼角、颈部),材质选透气速干的,才不容易“闷”出皮炎。其他物理防晒如防晒帽、墨镜、遮阳伞等也都可以选择。防晒帽建议选择帽檐>10cm的,墨镜选UV400防护的偏光镜,遮阳伞建议选择黑胶涂层的伞(UPF50+),比普通雨伞遮挡更强。
防晒霜不卸或者卸不干净对皮肤有哪些坏处?如果卸不干净,是不是不涂防晒霜更好?
防晒霜含成膜剂、油脂,长期残留会堵塞毛孔,导致黑头、痘痘等。而化学防晒霜残留可能刺激皮肤,长期可能使得屏障受损,出现皮肤暗沉、粗糙、敏感加重等反应。
但“卸不干净就不如不涂防晒”也是不对的!在皮肤科医生看来,防晒的重要性远大于清洁风险,因为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光老化、色斑、癌变)是不可逆的。正确做法应该是选择适合的清洁方式,而非放弃防晒。可以根据防晒类型选择卸妆或洁面,优先选温和产品。敏感肌可尝试标注“洗面奶可卸”的物理防晒,或加强硬防晒。
晒伤后起小红疹是怎么回事?怎么解决?
晒伤后出现红色小疹子,可能是以下两种情况导致的:1. 日光性皮炎,这是一种紫外线损伤皮肤屏障所引发的炎症反应。可能表现为皮肤发红、发烫,出现密集的细小丘疹或水肿性红斑,可能伴随瘙痒或刺痛。2.光敏性反应,这可能因为防晒霜、护肤品中的某些成分或口服药物(如四环素类)在紫外线作用下引发过敏。表现为日晒后延迟性红斑,边界不清,瘙痒明显。
*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5DZ2304600)
见习编辑:孟祥莉
校审:姚佳森、梁文静
终审:沈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