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得很好很平稳,而且很安全!”近日,家住宝山区张庙街道呼玛三村的68岁老人朱钧伯坐着平稳的履带式爬楼机,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不到3分钟就从5楼平稳到了楼下。他轻轻舒了口气,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顺利坐上早已等候在楼下的无障碍出行车,准备前往医院做血液透析。这样“几乎不用走一步路”的便利出行,正是宝山区公益服务升级带来的新变化。 从“上下楼”到“门到门”,服务跟着需求走
今年68岁的朱钧伯是一名血液透析患者,每周必须去医院3次,这是维持他生命的必要治疗。在年初之前,他的身体状况还算可以,上下楼、出门就医都能自己应付。但天有不测风云,年初他突发心肌梗死,经过紧急抢救,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心脏95%堵塞,术后搭了4根支架。从那以后,他的身体大不如前,别说上下楼,就连在平地上走几步都气喘吁吁,出门打车更是成了奢望。 “血透一个礼拜三次必须要出去的,可他现在这样,走几步就喘得厉害,这高温天出门更是难上加难。”妻子刘惠英看着丈夫的状况,急在心里却又无可奈何。就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宝山区残联、民政联合第三方机构推出的公益服务给他们带来了希望。 工作人员先是来到朱钧伯家,小心翼翼地将他安置在履带式爬楼机上。“你调整好位置。”工作人员一边操作着设备,一边轻声提醒朱老伯。刘惠英在一旁关切地问:“你自己行吗?调整一下位置。”在工作人员的专业操作下,爬楼机平稳地向下移动,不到3分钟就将朱老伯从5楼安全送到楼下。随后,早已等候在楼下的无障碍出行车将他直接送往医院,实现了从家门口到医院的“无缝衔接”,彻底解决了朱老伯的出行难题。 “以前的爬楼机上下台阶的时候会有顿挫感,对于一些高危病人来说,可能会感到不适,甚至有安全隐患。”宝山区残联办公室主任解释道,如今升级后的履带式爬楼机就不一样了,它运行起来更加平稳,就像在平地上移动一样,“这样的设计对于高龄老人、重症患者来说,安全系数更高,也能让他们在上下楼过程中更舒适。” 而针对像朱钧伯这样的患者从小区到医院的接驳需求,服务团队也及时进行了调整。“我们在服务的过程中发现,将老人从楼上送到楼下,并不能完全解决老人的出行需求,尤其是在这样的高温天气,或者遇到恶劣天气时,老人从小区到医院这段路程依然很艰难。”福行陪行无障碍出行负责人说,“所以他们在服务过程中追加了优惠的自费无障碍出行车,就是为了完成老人从家门口到医院门口的‘门到门’服务。从‘上下楼’到‘全链条接送’,宝山区的公益服务始终在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
3200余次服务、4.49万受益人群!公益福利覆盖这些人
其实,朱老伯的经历并非个例。如今,这项服务已升级为系统性的公益项目。据了解,该项目计划全年提供3200余次电动爬楼机上下楼服务,而且服务对象也更加明确和广泛,主要面向具有宝山区户籍且常住宝山区的居民,包括行动不便的持证残疾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以及需定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 为了更好地保障这些特殊群体的出行需求,项目还制定了合理的服务次数规则。符合条件的用户每月可享受不超过20次的免费服务,而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则不受次数限制,确保他们的就医出行需求得到充分保障。目前,该项目已服务约4.49万人次。宝山区残联办公室主任表示:“我们尝试探索政府补贴、企业让利、个人承担的服务新模式,这样能让公益服务更具可持续性,也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受益。”
有需求?这样预约!
如果您或身边的人有类似的出行需求,可提前2天通过“福行陪行”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需要注意的是暂不接受电话预约。 若在预约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可拨打咨询电话:021-5915828、15921917107。
从最初为解决“上下楼”这一小难题而努力,到如今实现“门到门”的全链条服务,宝山的公益服务始终以群众的急难愁盼为出发点。未来,随着服务的持续优化,相信会有更多特殊群体告别出行困扰,走出家门时能更加安心、更加便利。宝山区残疾人联合会也将继续致力于为特殊群体提供贴心服务,让每一位居民都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记者:唐捷 汪美欣 编辑:颉廉杰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