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
神农尝草、夸父追日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这些神话故事大家都不陌生
但关于这些神话的冷知识你知道吗?
↓↓
伏羲竟是一头“黄熊”?
三星堆青铜面具上“大眼睛”,
跟太阳有关?
盘古开天,
为什么要用一把斧头?
5月底起,上海图书馆携手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及科研机构,首次集结叶舒宪、田兆元等国内一流神话学专家,开设“神话里的中国梦”系列讲座。(系列讲座将持续至8月底,具体时间请关注上海图书馆小程序。)
看似冷门的知识,藏着中华文明最原始的基因密码。神话不仅是故事,更是先民对世界的认知、对宇宙的想象,甚至是远古科学的萌芽。
“通过讲座,我们看到了古老神话顽强蓬勃的力量,至今仍在生动演绎。”田兆元教授在听完新一期“伏羲画卦”讲座后感叹道。
今天,我们精选前三期讲座中的神话冷知识,带你从熊蛙图腾、太阳之眼、创世斧钺、八卦星象四个维度,找回那些被忽略的远古真相。
冷知识
01
伏羲是熊?女娲是蛙?
在华夏文明的创世神话中,伏羲与女娲作为人文始祖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对创世神祇的原始形象并非是通常认为的“人首蛇身”。
考古发现与文献研究揭示,伏羲女娲崇拜背后,隐藏着更为原始的“熊图腾”与“蛙图腾”信仰。
把生命的起源归结为某一种神圣的动物,这一发现彻底改写了我们对上古神话的认知。
汉画像砖
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叶舒宪在讲座中谈到,中国神话里开天辟地的创世大神伏羲,原来和“天熊”的形象紧密相连。战国时期的古老楚帛书里就明确写有“天熊伏羲”,《礼记》的注释和《史记》中也提到伏羲或黄帝与“熊”有关联。五千多年前红山文化的黄玉熊雕像,还有两千年前汉代伏羲画像上的熊标记,这些跨越几千年的实物也相互印证。
同样,另一位创世女神女娲,她的身份也源于对“蛙”的崇拜。考古发现,五千年前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上就画着有蛙特征、摆出生孩子姿势的“蛙人”形象。直到今天,壮族铜鼓上刻的蟾蜍浮雕,东乡族认为端午见到青蛙是好兆头的习俗,都是这种古老信仰的鲜活传承。
叶教授以“四重证据”带领读者们深入传统文化。从“一重”“二重”文字证据,到“三重”活态传承的民族民间文化现象、“四重”考古发现的遗址、文物和图像证据,“四重证据”证实了天熊和蛙神信仰的存在。蛙图腾是华夏文明“大地母亲”崇拜的根源之一,其冬眠又苏醒的生命周期被看作自然界循环的象征,是强调生命延续和宇宙和谐的思想的源头之一,这些传统的信仰深刻地影响着后人的语言表达和哲学思想。
叶舒宪
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活动现场
推荐书目:
《熊图腾》
作者: 叶舒宪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中华祖先神话探源
出版年: 2018-3
长按识别二维码
查看馆藏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回看“女娲补天”讲座内容
冷知识
02
三星堆面具上的大眼,
源于太阳崇拜?
图片来源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的青铜面具,为什么眼睛那么大?
根据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倩教授的解释,其实这巨型双眼并非艺术夸张,而是先民眼睛神话信仰的直观体现。这要追溯到根植于长江流域九千年的眼睛崇拜传统:从河南贾湖遗址龟壳上的刻目(距今9000~8000年)、石家河刻有眼睛的棱形玉柱(距今4600~4000年),到三星堆菱形眼纹,形成了完整的符号演化链。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龟甲上的眼睛符号
王倩摄于河南博物院
石家河晚期玉眼
面具的眼睛,代表的是“女神之眼”,眼睛越大越能够看见神明。在盘古神话出现之前,中国与世界各地都已经出现了眼睛与太阳的神话信仰,众多的文物表明了这一点。
王倩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因此,可以断言,盘古开天神话中“眼睛化日月”的神话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史前时期以来的眼睛信仰的影响。作为后起的盘古开天神话,它在保留眼睛与太阳的神话认知同时,将眼睛的神圣性编码为了“盘古的眼睛”。
推荐书目:
《太阳崇拜与太阳神话》
作者: 高福进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2-3
长按识别二维码
查看馆藏
冷知识
03
盘古开天
为什么用斧头?
人类早期是狩猎社会,后来慢慢过渡到了农业社会。斧头是狩猎的工具,它可以用来砍杀猎物,也可以用来解剖动物,非常实用。因此,狩猎时代的人类,最有权力的人一定是一个强壮的猎人。那时的斧头,实际上是一个人有杀伤力的象征,是能力的象征。
逐渐地,最厉害的猎人可能就成了大祭司,大祭司把斧头作为他的象征。作为劳动工具的斧头,启发了“盘古开天辟地”传说的创造者,把“大斧头”作为神明开天的武器。
推荐书目:
《盘古之斧:玉斧钺的故事九千年》
作者:叶舒宪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
长按识别二维码
查看馆藏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回看“盘古开天”讲座内容
冷知识
04
八卦是计算机二进制
(0 和 1)的源头?
八卦,是一种古老而深奥的智慧体系,对于理解自然、社会和宇宙秩序具有重要价值。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唐启翠在讲座中援引神话学、民俗学、考古学等领域资料,揭示“伏羲画卦”为何是先民对世界如何运行的想象性解答。
八卦,作为一种思维模式,不仅体现了古代的智慧,与计算机编程中的二进制、区块链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等也有着紧密关联。
从思维模型上来说,阴阳二卦使用了极简的0和1,我们今天的计算机语言也还在用。
第二是系统分层的建模思维。《周易·系辞·上》揭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描绘了从一爻到八卦再到六十四卦的演变历程。这一历程就类似于我们今天讲的区块链、思维导图,一个核心能延伸出更多的世界。
第三就是像素合一的关联性思维。神话思维不是矛盾思维,是关联思维。矛盾性思维就是A绝对不能等于B,但在关联性思维中,A可以等于B和任何事物,它以隐喻关联万物。关联思维和今天的大数据是有关系的。
伏羲八卦,并不是指小道消息的“八卦”,也不是占卜、算命,而是远古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宇宙的一套方法论和一种重建论,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仍然是有意义的。
唐启翠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神话学和民间文学研究院专家
推荐书目:
《世界神话二十五讲》
作者: 叶舒宪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4-4
长按识别二维码
查看馆藏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回看“伏羲画卦”讲座内容
下期活动预告
图文编辑:张梦圆 曹联瑢
审稿:夏磊 赵翰露
签发:林峻
点此查看
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开放时间
具体区域开放时间详见下表
(国家法定节假日另行公告)
点此查看
上海图书馆东馆开放时间
具体区域开放时间详见下表
(国家法定节假日另行公告)
点此查看
徐家汇藏书楼开放时间
暂停开放(修缮中)
预约方式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上海图书馆微信公号
长按识别小程序码
预约服务
预约系统操作指南
1、进入小程序以后,请点击首页右下角“我的”前往登录,使用手机号或读者证号登录,没有读者证的读者可注册进入。
2、各类展览讲座等活动,读者请通过“上海图书馆微信小程序”点击“活动预约”报名参加。
3、选择东馆参观导览的读者,请点击“参观预约”;需要使用东馆三楼阅读广场座位的读者,请点击“座位预约”。所有活动需凭预约码参与,点击首页“我的预约”即可查看预约码。所有展览及展示无需单独预约,入馆即可参观。
东馆预约注意事项
1、如需取消预约,“活动预约”请在活动开始前4小时取消;“参观预约”“座位预约”可在预约过期前随时在“我的预约”中取消。
2、“活动预约”请在活动场地内找到签到馆员进行手机扫码签到;“座位预约”请至东馆三楼预约好的座位上扫码签到;预约开始时间的前后30分钟可以签到。
3、没有在规定时间内签到的会记录一次违约,满违约三次记录的将在30天内无法使用预约系统。
4、未成年人读者如需使用“活动预约”、“参观预约”和“座位预约”,需要单独预约。
电话咨询
021-64455555
东馆咨询:转81037分机
淮海路馆咨询:转62000分机
徐家汇藏书楼咨询:转66808/66803分机
入馆须知
1、入馆读者请按指示牌或听从工作人员安排,遵守馆内秩序。
2、谢绝读者携带各类食品和有色饮料入馆。
点击图片查看淮海路馆交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