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杨浦以“暖实力”构筑强磁场,“大厂”“大V”近悦远来!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7-15 16:20:53

杨浦数字经济积厚成势、大学大厂集聚。杨浦是上海创新浓度最高、人才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在杨浦“文化+科技”的浓厚氛围下,在线文娱产业正蓬勃生长。杨浦以“政策+服务”的组合拳,打造优质多元生活内容生态,让越来越多元、丰富、优秀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

在上海东北角的梧桐绿荫下,百年学府的知识溢出与新兴产业的创新活力交织碰撞。从动漫热浪席卷的五角场,到滨江岸线崛起的“九宫格”,再到法治护航下的安心发展,杨浦正以一条条精准政策、一场场活力盛事、一张张安全网络,构筑起吸引头部企业竞相落户的“强磁场”。这背后,是杨浦以营商环境“暖实力”浇灌创新沃土、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产业磁场”聚生态:

从单点突破到生态繁荣

这个夏天,沪上澎湃着二次元的热浪。动漫爱好者奔赴的不仅有上海国际动漫月的重头戏Bilibili World 2025,还有“吃谷”新地标五角场。杨浦本土互联网企业B站将二次元文化与商业生态融合得风生水起

B站的“破次元壁”并非孤立事件。它坐落于复旦、同济、上财等高校辐射圈内,毗邻大学路街区,与五角场商圈联动形成“主题商圈+垂类商场+特色街区”的泛二次元消费生态。今年5月,杨浦在上海国际跨次元产业品牌日上率先提出打造数实融合、创新引领、优质原创的二次元品牌集聚区。上海次元漫游节、上海国际跨次元产业品牌日中,大学限时步行街联合打造《奇迹暖暖》《全职高手》等主题“痛”街;今年6月,杨浦区联合小红书“二次元毕业季”举办“人生新手村(内测版)”活动,吸引了大量年轻群体参与。

文化科技融合的土壤,让抖音、B站、美团、得物、叠纸等头部企业在此扎根,推动全区在线文娱产业链规模突破800亿元

另一边,更大规模的产业磁场在杨浦滨江生成。2025年3月公布的《黄浦江沿岸功能融合发展与空间品质提升专项规划(2025—2035年)》显示,杨浦滨江南段纳入上海世界级滨水区建设核心段,并被赋予“三大城市使命”: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新质生产创新策源地”“Z世代精神堡垒”

规划显示,杨浦滨江南段被定位为“动韵桥芯”,这段长约3.8公里的“新质秀岸”,将实现百年工业遗存与未来科创基因相融共生,向世界展示城市中心区域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的“上海样本”。

从空中俯瞰,杨浦滨江大桥东地区的“九宫格”布局呼之欲出:一个集以互联网头部企业总部为代表的滨江科创带、公园生态区、百年工业遗存、地标建筑群、低密风貌住区等多元生活配套于一体的超级城市单元正渐次成型。

沿江一线,中国节能环保领域最大的科技型服务型产业集团——央企中节能总部,杨浦滨江数字经济与文化创意融合的标杆项目——滨江创智中心,中国互联网巨头——美团上海科技中心、B站总部已然串珠成链,成为一条新质生产力的“科创秀带”。这片3.8公里的科创带通过“嵌入式规划”,将总部大楼“编织”进市政道路与低密住区交织的肌理中。空中连廊串联办公、商业与绿地,形成“产业—生活—生态”的无缝连接。随着龙头企业的带动,这里将成为超过3000家在线新经济创新型企业的据点,预计在2027年实现超过3000亿元的产值规模。

杨浦滨江的真正魅力不止于蓝图上的恢宏尺度,更在于企业落地后的切身感受。“我们之所以选择杨浦滨江建设科技中心,是因为杨浦滨江的发展规划与美团的战略发展规划高度契合。”美团公共事务总监梁蓉华说,杨浦滨江周边的科教资源丰富,5公里范围内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众多高校具有顶尖人才资源的聚合优势。未来可以为美团的科技研发提供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以及科技支撑

持续政策稳信心:

机制创新厚植营商沃土

产业磁场蓬勃发展的背后,是杨浦区持续优化营商服务体验,创新工作机制的系统支撑。

近日,杨浦区启动营商服务专员、首席服务员专项立功竞赛活动,旨在进一步优化“首席服务员”和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促进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双提升”,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当初,上海财大科技园第一时间为我们送上了服务包,还结合我们的行业特性,专门开展了政策讲解,细致解读与企业发展相关的支持措施,让我们在政策理解上少走了很多弯路。”上海傲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徐振华说。近年来,杨浦区紧扣重点企业“服务包”机制与“首席服务员”制度深耕细作,始终将提升企业满意度与获得感作为核心目标。

2025年初推出的《杨浦区聚焦产业发展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营商环境最暖城区实施方案》(区优化营商环境8.0版改革方案),明确企业获得感和感受度作为评价标尺,围绕40项具体举措,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向精准、高效、可感、可达的更深层次改革迈进。

杨浦视优环境、促投资为“第一要事”“第一工程”,进一步厚植营商环境的“沃土”,播撒投资促进的“种子”,打造最暖营商环境。今年发布的8.0版方案提出“5个优化”,即优化为企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效;优化涉企监管检查,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保障要素服务,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优化营商基层服务,擦亮“最暖城区”品牌;优化综合营商氛围,打造优质营商生态。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也是区域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自2018年起,杨浦区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接续推出7版共694条任务举措,以营商改革的系统集成激发经营主体投资兴业的蓬勃信心。

发布实施全球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优享计划,推出全市首张含“餐饮服务管理”经营项目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创造“拿地到规划方案公示”全市最快纪录,建立全市首个商圈“就业服务+劳动维权”站点,实现中心城区首个环评和排污许可同时办,率先在全区创新推行涉企行政执法“三书同达”机制,组建信用惠企“服务团”畅通信用服务落地“最后一公里”......“店小二”服务持续上新跑出加速度,经营主体感受度稳步增强,“最暖城区”品牌深入人心。

今年,杨浦将进一步夯实街道基层营商环境,形成“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反向评价机制,发挥街道基层更贴近企业的优势,让部门资源下沉,同时,帮助街道穿透式分析经济底盘,做强“连心桥”“平方合”“五心联动”“未来谷”等家门口特色营商服务品牌,打通营商环境“最后一米”。

从滨江南段勾勒的产业宏图,到五角场涌动的二次元浪潮;从“8.0版方案”织就的法治保障网,再到企业口中“高度契合”的由衷选择……杨浦“营商环境最暖城区”的魅力,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厂落地生根。数据显示,2024年,杨浦新设经营主体同比增长4.9%;在全市营商环境测评中,杨浦区综合排名和企业满意度测评实现了“双提升”

这份成绩单背后,是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暖心办”的升级,是基层治理从“管理”向“共情共治”的转变,更是将“暖意”精准滴灌至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决心。当创新高度与产业浓度在持续攀升,杨浦的这份“暖”,已然成为驱动未来发展的核心动能。

文字 | 毛信慧

图片 | 毛信慧

编辑 | 奚宇轩

部分图片为资料图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