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科协 > 文章详情

对接海外创元素,共绘产业新蓝图——“海聚智汇”低空经济专场活动在杨浦举办

转自:上海科协 2025-07-15 16:18:32

作者:耿挺

摄影:赵仲弈

探讨低空经济机遇与挑战、对接海内外低空经济创业资源、解读杨浦区鼓励低空经济发展政策……7月11日,一场蕴含着高浓度低空经济创新要素的活动——“海聚智汇”主题沙龙“未来系列”低空经济专场杨浦区长阳创谷园区举行。

该活动由上海市科协、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联合中欧创新创业协会(ACEIE)上海市航空学会、杨浦区科协中国科协海智工作基地(上海杨浦)共同举办吸引自低空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创业者50多人参加。

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馨,杨浦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秦丽萍出席活动。

PART.01

低空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激荡创新思维,洞察低空经济发展趋势。活动邀请了中国商飞科技委特聘专家任和就我国低空经济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高屋建瓴的展望。

在任和看来,低空经济具有“三高、三新、一低”的新质生产力特征,即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以及目前对GDP贡献率小。他强调,无人机经济仅仅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等同于低空经济,“低空经济涵盖了航空器制造、飞行服务、低空交通管理、资质培训、综合服务、物流运输等多个产业链环节,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形态。”较长的产业链,使得低空经济可以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同时拉动机械、电子、材料、能源、教育等1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

任和认为,目前我国低空经济发展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商机巨大、困难不少、竞争激烈、收益缓慢。2023年,任和撰写了一本有关低空经济的书。在书中,他给出了发展低空经济的五句话原则——“市场是根本、空域是关键、政策是保障、技术是支撑、安全是底线”。他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围绕技术创新、适航取证、基础设施、市场准入、航线申报、安全管理、法律责任、飞行监控、产业聚集等环节,统筹低空经济发展。

PART.02

搭建低空经济产学研交流平台

服务未来产业新赛道上的海外海归科创人才和科创企业,促进科研与产业的双向链接和前瞻布局,汇聚国际合作资源,助力未来产业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海聚智汇主题沙龙未来系列的核心目标。活动邀请了来自欧洲高校的青年人才及杨浦的海归科创企业进行了7个项目的路演。这些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涵盖飞行器热管理、声学智能监测、AI气象保障、绿色低碳燃料与氢燃料电池技术、空间智能应用等前沿技术方向,集中展示了低空经济领域的相关技术突破与产业化潜力。中欧创新创业协会会长宋志伟以《当前中欧合作机遇和挑战》为题,探讨了国际协同创新的广阔空间御风未来、牧羽天航空中科深蓝汇泽、润新材料商飞时代等来自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低空经济相关企业与项目代表、与会专家等展开了热烈交流。

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杨浦区积极布局,率先出台了专项政策,抢抓低空经济创新发展战略机遇。活动中,杨浦区科技和人才部门分别解读了《杨浦区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介绍了杨浦“3310”计划人才政策“创业之星”大赛,向低空经济领域海内外人才、企业抛出橄榄枝,并为任和、宋志伟颁发了杨浦创新创业合伙人(专家顾问)证书。

此次活动通过联动中国科协海智专家、海智基地、上海市航空学会、海内外专业人才科创企业有效汇聚了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要素有力促进了前沿思想碰撞、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国际合作渠道拓展,为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服务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了科协力量。

审核:市科协国际合作部(港澳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