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批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名单公布,示范区4所农民田间学校上榜。这些扎根田间地头的“实践课堂”,以人才培育夯实基础,以科技装备赋能生产,以全链延伸提升价值,在广袤田野上翻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科技为翼:从“面朝黄土”到“云端耕种”
科技,正成为驱动农业跃升的核心引擎。在青浦现代农业园区,联适导航打造的1300余亩无人农场里,卫星导航为农机装上“火眼金睛”,传感器感知土壤脉动,5G网络串联起耕、种、管、收全流程。“导航系统让农机有了‘大脑’,从播种到收割全自主作业,500亩麦田防治病害,无人机1天就能完成过去3天的工作量。”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话,生动诠释了智慧农业带来的效率变革。
不远处吴江的田野上,科技同样改写了“靠天吃饭”的传统图景。在吴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久富农机的“智慧铁军”实现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500多亩农田的病害防治,用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提升3倍,人力成本降低45%;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新研发的两台宽窄行插秧机穿梭田间,依托边际优势增产原理,优化水稻通风透光条件,实现优质高产、节本增效;一旁的新型覆膜插秧机则通过覆盖全生物降解地膜,既减少杂草与病虫害,助力亩产提升5%,又降低白色污染,为农业绿色发展注入动力。科技正让“良田”持续产出“良品”。
在嘉善,浙江一里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的300亩现代化基地里,藏着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密码。依托浙江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撑,这里培育的草莓连续三年斩获浙江精品草莓金奖;500平方米的多媒体培训中心每年接待近5000名学员,从绿色种植技术到品牌化运营策略,从与浙江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到“按需定制”的精准培训,“科技兴农”的种子在学员心中扎根,推动优质农产品从田间直抵全国餐桌。
全链延伸:从“单一种植”到“多元致富”
产业链的延伸,让农业从“卖产品”向“创价值”跨越,让农民在“家门口”分享发展红利。
青浦区赵巷镇中步村把“一粒米、一颗果”做成了产业融合的文章。280亩白玉枇杷通过电商热销全国,500亩高标准蔬菜基地每日为市民供应羽衣甘蓝、甜杆西兰花等高品质蔬菜。村里还计划重点打造“中步逸境”休闲文旅品牌,从种植到销售、从农业到文旅,村民既能务工增收,又能参与分红。“农业+文旅”深度融合,让这个全国文明村的“生态饭”越吃越香。
吴江区盛泽镇幸福村正编织着相似的致富梦。该村计划通过连片经营,引入现代农业科技装备,提升生产效率,形成规模种植;通过注册商标,依托区镇农产品推介平台,实现统一管理、品牌销售。不远处的七都镇,当地的农民田间学校从技术培训端发力,设置土壤采样检测、农作物种植管理、农机使用等课程,为产业链持续输送“懂技术、会经营”的实用人才。
嘉善县范东粮油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田间学校,坚持“水稻—大米加工—富硒米酒”全链条发展,通过“课堂学技术、田间练本领”的双轨模式,学员既会种稻、又能搞加工。成立至今,已创造86个直接就业岗位、带动128个间接岗位,培育出108名农创客,让“家门口就业、凭技能致富”成为现实。
示范区以人才为基,以科技为笔,以全链为墨,让农业持续焕发新的活力。多元化的探索,不仅擦亮了示范区现代农业的新招牌,更在长三角的田野上,写下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
来源:长三角示范声
编辑:吕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