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而生
跨越三千里的抉择
2024年7月16日
上海九院骨科接到紧急通知
需选派一名关节外科医生支援日喀则
刚结束一天工作的于德刚
没有犹豫:“我去!”
这不是于德刚第一次支援祖国的边疆地区
2022年,于德刚也是第一时间
报名志愿前往云南省澜沧县帮扶
“在云南澜沧帮扶时,我见过太多拄着拐杖的村民,眼神里满是‘能正常走路’的渴望。他们说‘医生,能不能帮帮我’,那种期盼,我忘不了。”
正是这份记忆
让他在看到援藏通知时
再次第一时间递交了申请
初抵海拔4000米的日喀则
严重的高原反应给了他“下马威”
但更棘手的是当地医疗的困境
大量群众饱受关节病痛折磨
却因习俗和观念很少主动求医
医院甚至无法独立开展关节置换手术
“不能等患者来找我们,得我们去找患者。”
于德刚一头扎进周边县区
在集市顶着烈日
在牧区挨家串户
为他们讲解手术效果
很快,首位藏族患者入院
于德刚开启了“边手术边教学”的模式
每台手术都让当地医生全程跟随
逐光而行
用技术播撒“能治病”的希望
“不能让孩子一辈子这样。”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
“日喀则能做高难度手术”
于德刚成了“科普宣讲员”
带着团队跑遍十多个县区
筛查出200多名患者
最终成果斐然
累计完成270余台关节置换手术
83台是复杂病例
23台应用了3D打印技术
创造了西藏关节外科领域多项“第一”
所有关节疾病患者均未外转
“日喀则能做高难度手术”的消息
像高原的风
吹遍了藏南大地
心有暖阳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援藏不是完成多少台手术,是要让当地医生接得住。”
于德刚始终记得出发前
院领导马延斌书记的嘱托
他深知,最重要的是培养本地人才
冯祥便是他带教的学生之一
他为其量身定制了“阶梯式带教”
自己主刀,冯祥跟随:边做边讲关键点;
冯祥主刀简单病例:他在旁指导提醒;
冯祥挑战中等难度:他只在关键步骤搭把手。
他还把上海的“黑科技”也搬上了高原。面对复杂病例,用3D打印模型进行可视化教学,让学习效率倍增。手术室的配合也从零开始,他将上百件器械的配合流程拆解,带着护士们一遍遍练习。如今在手术台上,当他伸手,护士递来的器械分毫不差。
“骨科的发展,离不开这里每一位医生和护士的辛苦付出...正是大家共同努力,让技术达到了西藏最高水平,甚至国内领先。”
如今,冯祥等医生已能独立完成全膝、全髋置换手术。离别之际,于德刚将80多个复杂病例的影像、手术录像、对比资料制成数字教学库。“这些是‘种子’,得让它们在这儿生根发芽。”他笑着说。
据了解,自2015年起,上海“组团式”医疗援藏已派出十批专家,在珠峰脚下为生命健康护航,书写着责任与担当。
校审:姚佳森
终审:沈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