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来自新疆泽普的约40名各族青年文艺工作者,走进闵行区马桥镇的同心村,感受江南水乡的古韵今风,在传统与现代交融中探寻文化共鸣。
同心村作为全国文明村,以推进实施农民相对集中居住为抓手,重塑乡村空间,实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布局全面提升。白墙灰瓦坡屋顶,保留了江南水乡风貌,生态循环农业重塑乡村肌理格局,休闲假日经济留住乡愁也富了村民。在场的泽普文艺工作者们连连赞叹:“这里既有‘颜值’,还提升了‘产值’。”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桥手狮舞的表演引得泽普文艺工作者连连称赞,大家纷纷举起手机记录。马桥手狮舞,源于清代初期马桥地区盛行的狮子灯,是上海本地庆祝重要节日时表演的传统民俗舞蹈之一。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互动环节,手狮舞非遗传承人邀请大家体验基本动作。“手腕要稳,步子要实。”在场的多位泽普文艺工作者学得有模有样。随后,泽普文艺工作者也献上了精彩的民族歌舞表演,与手狮舞形成鲜明而和谐的文化对话。此外,泽普文艺工作者还当场书写了“闵泽情深 艺结同心”的书画作品,笔墨丹青间传递着两地各族群众深厚的情谊。
在同心村的金氏宗祠内,泽普文艺工作者们触摸着青砖黛瓦,聆听乡贤金庆章的故事。金氏宗祠建于1918年,前后共三进、五开间,具有地区历史人文和宗祠建筑的代表性,为闵行区境所罕见。2016年,这处历史遗迹被列为闵行区文物保护点。2020年,金氏宗祠修缮后免费对外开放,成为传承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也体现了对文化根脉的保护与传承。
童心园占地70余亩,前身为金家花园,后经改造,成为马桥镇农文旅融合新标杆。据介绍,园区依托“生态创想场+农耕传承地”双核驱动模式,保留了乡村自然肌理,成为一个集“生态探索、农耕体验、研学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文旅试验基地。泽普文艺工作者们漫步在绿意盎然的园区,即兴弹奏起欢快的旋律,现场两地各族群众一同跳起欢快的舞蹈,构成一幅动人的民族团结画卷。
泽普县布依鲁克塔吉克族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阿孜古丽·巴拉提表示:“闵行通过文化凝聚各族群众,把‘同心’二字刻进了日常。这让我明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要走深走实,交流要用心用情,交融要落地生根。希望在未来,闵行与泽普的情谊,能在一次次的交流中升温,各族群众在文化交融中越走越近。”
据悉,为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闵行区联合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泽普分指挥部、泽普县委宣传部,共同精心策划了“闵泽情深·艺结同心”沪疆两地各族青年文艺工作者系列交流活动。2025年7月—9月,约80名泽普各族青年文艺工作者,分两批次走进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七宝老街、中版创意设计产业基地、马桥镇同心村等地,在深入交流中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合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文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