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南昌路
NanChang Road
用街区更新讲述
“上海故事”
南昌路是一条仅1.7公里长、14至15米宽的静谧小马路。相较于武康路的喧嚣与安福路的热闹,这里更添几分岁月沉淀的从容。作为市中心历史建筑最密集的社区之一,它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老上海原住民的生活烟火,梧桐树的浓荫里,街道与多条气质各异的马路温柔交会,共同勾勒出老上海的优雅底色。街道两旁汇集了样式繁多的独体建筑,浓厚的历史底蕴从一幢幢老宅中流淌出来,随处可邂逅时光沉淀的故事与传奇。
2019年,瑞金二路街道开始启动“衡复风貌”打造计划,为了提升南昌路街区整体风貌,由街道牵头协调商户临时安置,并依法拆除安全隐患;房管部门配合区域更新计划,南昌路沿线历史房屋分批次逐一修缮。经过相关部门数年的努力,如今的南昌路不仅保留了历史底蕴,还在海派风情中融合摩登时尚,造就了市井又潮流的上海马路。
漫步于此,你会经过徐志摩与陆小曼、巴金、郭沫若、林风眠的故居,也会跟上海现存最大单体法式建筑科学会堂、《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清水红砖的淮海坊、南昌大楼、钟和公寓等历史建筑不期而遇。
近期,在南昌路与茂名南路转角路口,有三栋历史建筑最新修缮完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个精心为市民打造的“最美十字路口”。
最美十字路口打卡路线与点位
第一站 淮海坊
名人聚居的新式里弄住宅群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淮海坊修缮后照片
淮海坊位于淮海中路927弄,建于1924年,由教会普爱堂投资建造。初名“霞飞坊”,1950年5月为纪念淮海战役胜利,门前道路改名为“淮海中路”,该弄堂随之改名为“淮海坊”。
淮海坊是带有欧洲古典风格的新式里弄建筑群,里弄里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屋面小烟囱和清水红砖墙面极具秩序感,颇为壮观。立面装饰集中于窗洞线脚,结合红瓦坡顶、深色钢窗及三角形山墙,营造内敛氛围。各宅底层以矮围墙、铁栅门分隔出独立庭院,花木葱郁,环境安宁。门头雨篷装饰线条洗练,花案典雅,体现历史风貌特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淮海坊修缮后照片
当年居住在淮海坊多为医师、建筑师、银行职员等家境较为殷实的人群,其中也不乏上海的近现代名人。
此次整个街区保护更新中,淮海坊底层沿街商铺恢复沿街面铁艺外窗、阳台铁艺栏杆及铁艺门,空调外机、雨棚、晾衣架统一设计。
底层商铺装饰风格与建筑外立面风格“求同存异”,控制店招高度范围,凸显建筑风貌与品牌特色同存。恢复底层沿街原天井,可作为店铺与人行道的过渡空间,并按历史图纸恢复了沿街矮围墙立柱花式。
淮海坊沿街店铺整治后照片
第二站 南昌大楼
装饰艺术派转角公寓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南昌大楼修缮后照片
南昌大楼原名阿斯屈来特公寓,又名环龙公寓。1933年,由永安投资兴建,外籍建筑师列文设计,安记营造厂承建。
南昌大楼结合地形布置平面,平面楔形(V字),楔端立面为构图中心,底部入口的门榻、顶部突出的尖塔以及建筑檐部的几何形图案为装饰艺术派风格。两翼立面造型整齐简洁,有半挑封闭式小阳台。外墙为奶黄色和浅绿色相间的面砖饰面,在门窗铁花分格和室内门厅地坪上也饰有几何形图案。
整幢建筑中的花饰以天象、海浪等建筑图案为主题,主要表现的是太阳、云彩、闪电、星星、海浪和高山等内容,装饰图案构图精致,比例协调,达到了良好的装饰效果。
大楼底层店铺和仓库、门厅、楼梯、阳台、走廊、卫生间和厨房间采用马赛克地面,卧室和客厅为硬木地板,附属楼为水泥地坪,入口门厅、楼道、卫生间和厨房贴有釉面砖护墙板,楼梯踏步转角为钢砖。
1994年,南昌大楼入选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南昌大楼修缮后细部照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此次南昌大楼外立面、屋面、室内公共部位一并修缮,并对沿街商铺外立面材质和店铺形式进行了历史考证,沿街店铺外立面恢复为50年代的黄水泥砂浆仿石分割墙面。转角处正立面的落地窗高度恢复为始建高度。
1935年,南昌大楼历史照片可以看出,底层商铺是落地大玻璃窗,店铺区域材质分割大小不同
上世纪五十年代,南昌大楼的外立面照片,底层商铺已经不是落地大玻璃窗
南昌大楼沿街面整治后照片
第三站 钟和公寓
现代风格组合公寓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钟和公寓修缮后照片
钟和公寓根据建造时期不同,分为希勒公寓、爱达公寓两部分。
原希勒公寓位于爱达公寓南侧、茂名南路西侧沿街,由赉安洋行设计,总体为5层,底层作为商业使用,2-5层为公寓。
原爱达公寓位于南昌路与茂名南路交叉口西南角,由建筑师Livin设计,总体为5层,底层作为商业使用,2-4层为公寓,顶部为服务层。
钟和公寓不同时期体量
原希勒公寓——现代式建筑形象
原希勒公寓由赉安洋行设计,中轴对称、平衡舒展的立面格局,部分区域融合现代建筑元素。
总体格局:竖向呈三段式,横向为对称式布局。
1层以大开间沿街商铺为主,商铺、公寓入口内凹形成门厅。
2-4层立面自由舒展、形式简洁,根据户型变化形成多样空间,阳台出挑较大。立面面层以浅黄色面砖为主,阳台栏板、门窗线脚等为砂浆罩面。
5层部分退进形成屋顶露台,退进区域南北呼应形成对称格局。
原希勒公寓修缮后照片
原爱达公寓——转角建筑形象
原爱达公寓由Vladimir Livin-Goldenstedt(李文)设计,位于南昌路、茂名南路转角区域,建筑形态与街道转角位置相呼应。
总体格局:因地块条件限制,总体平面呈楔形,转角面部分体量突出,同时与南昌大楼形成对望格局。
底层以商铺为主,转角商铺入口内凹形成门厅,两侧为大面积橱窗,公寓入口门洞呈现装饰艺术风格。
2-4层面向转角处体量突出,西北侧转角为锐角,端部倒角。外饰面为棕色面砖,矩形开窗,无窗套,窗楣处部分退进,可见局部线脚装饰。
5层原为服务层,部分退进,退让空间为后勤服务空间。
原爱达公寓修缮后照片
钟和公寓此次修缮沿街立面按历史样式复原了一层混凝土雨棚以及雨棚玻璃天窗;复原了底层深灰色水磨石;沿街面空调外机罩梳理换新;恢复历史门窗样式;沿街面晾衣架统一设计,更换为与建筑匹配的简约样式。
底层商铺此次进行统一规划整治。
店铺格局:按历史图纸样式复原底层店铺格局。
立面样式:根据历史照片,结合现状,复原深灰色水磨石饰面。
店招样式:统一规划店招区域,提出店招样式建议。
铺面格局:提出样式建议,业主自理。
历史图纸底层商铺划分
沿街店铺整治后照片
第四站 最美十字路口
街区生活新图景
南昌路与茂名南路交叉路口不仅有历史建筑令市民驻足,在瑞金二路街道的打造下,7月,“懂经·会生活”街区生活节点亮路口,描绘了上海人心中的诗意生活。
泰戈尔花园
泰戈尔花园原为转角阅读花园,泰戈尔雕像是路口一处醒目标志。如今被赋予了更深层的诗意灵魂,泰戈尔笔下的自然灵韵被解构为“可生长的生态单元”。不仅是可休憩的绿洲,更成为触发沉思、连接心灵与自然的静谧殿堂。
最美阳台
“最美阳台”是一处临街阳台,用粉色花卉瀑布构建了一个如梦似幻、充满文学意境的“文艺流霞”,花卉选用具有西洋浪漫基因的玫瑰和东方雍容华贵的牡丹,融合东西方文化。
此处“最美阳台”不仅点缀了城市立面,更能唤起每一位途经市民的诗意联想,让日常街区转角弥漫文学的芬芳。
邬达克科学生活馆
邬达克科学生活馆中正在呈现的“邬达克密码展”,巧妙解读建筑大师邬达克的传奇人生和设计密码,让市民感受城市建筑背后的智慧与不朽魅力。
转角邂逅“最美十字路口”,抬头可见“最美阳台”,在最美街角花园休憩,瑞金二路街道进行的这些街区更新活动,不仅是城市界面的美化,更是关于如何创造美好生活的温暖叙事。
南昌路沿线
南昌路沿街拆除了违和的搭建,取而代之的是更符合历史风貌的的矮围墙,漫步南昌路,充满文化气息的转角景观,布满鲜花的凉亭,还有街边点缀的涂鸦透露着上海的精致。
复古又新潮的铁手咖啡、看心情营业的顾师傅手工蛋糕、果汁随机搭配的老网红水果店、有80年历史的街头米其林麻酱面馆,随意且松弛。
或许在上海人的心中,南昌路是更贴近心意的“上海马路”,漫步于此,便是在寻找心中理想的“上海生活”。
南昌路沿街风貌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结 语
南昌路上的每一幢老建筑,其背后都蕴藏着值得铭记的历史故事。它们静默矗立于街道两旁,是几代人生活变迁的缩影。这些建筑所构成的街巷区域,生动展现了上海丰富多元的城市特质。正是这些特质,塑造并彰显了这座城市鲜明而不可复制的个性,成为上海独特价值与魅力的核心所在。
*本文图片来源自上海黄浦、瑞金二路街道、ShanghaiWOW、噱XUE、阿拉老底子等微信公众号。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