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梧桐树影婆娑,木桌悄然支起。皮雕姑娘指尖流转,画画小哥随性勾勒。这些灵动的场景,正于商场、广场,以及适配的街区门店,生长出蓬勃活力,勾勒出属于上海的独特烟火气。
上海的设摊管理,历经四阶蜕变。从70年代开启的“还路于民”,整治马路菜场与集市占道;到本世纪初至2010年世博会期间的“分类管理”;再到2011-2021年的“源头治理”积累宝贵经验;直至2022年至今的“精准治理”,修订条例、出台文件,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打造美好经营环境。
大学路便是鲜活范例。七百米长街,2023年开启限时步行街模式,摇身变为网红打卡地。
外摆位是其点睛之笔,从摆放面积、隔断设计,到雨棚规格、申报流程与使用责任,皆有精细规定。商户们如同画家,在这方天地肆意挥洒色彩,绘就多彩街区风貌。坐于外摆位,食客们既能畅享美食,又能直观感受整条街道的热闹烟火,用餐体验拉满。
泗泾夜市同样精彩非凡。自2023年起,经精细化管理与引导,步入常态化运营。76家商户、108个外摆摊位,汇聚全国26省特色,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2023年客流高峰达9万人次,如今日常也有2.5万人次,节假日更是翻倍。餐车整齐、环境焕新,生意愈发红火。泗泾镇还在全力打造“古镇 + 夜市”文旅商旅融合新地标,续写繁华篇章。
2025年4月15日,上海市多部门联合出台设摊治理方案,统筹“放”与“管”“活力”与“秩序”,既严守城市精细化管理红线,又满足群众对烟火气的热切期盼,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寻求设摊治理最大公约数。
市民若想设摊,符合条件的街区门店可通过运营管理方统一申请,确保安全、整洁、不扰民。设摊疏导点、管控点、特色点等政策并行,依季节、活动灵活优化设摊区域,精准回应多元需求。
上海的“活力申摊”,温度藏于碰撞的锅铲间,融于主客的欢笑中。它是社会、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共治的生动实践,恰似一碗暖汤,以朴实温度抚慰疲惫身影,让每一个路过的人沾染烟火气,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阿拉看绿容:活力申摊》
7月12日20:30
都市频道播出
看看新闻、看东方APP
同步播出
素材来源:真实传媒
徐雨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