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沪东造船阀门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实现船用超低温阀门批量实船供货的企业,其自主研发生产的船用超低温阀门涵盖全部9大类。目前,全系列产品在174000立方米LNG船国产化率已超过85%,在14000立方米LNG加注船国产化率突破90%,标志着LNG产业链核心装备国产化的重大突破,不仅打破了国际垄断,更实现国产化利用率大幅跃升,展现出我国自主研发与制造的澎湃动力。
走进上海沪东造船阀门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了由公司自主研发的各类超低温阀门,包括超低温蝶阀、超低温球阀、超低温截止阀、超低温止回阀等全系列产品。这些阀门要经过“冰火两重天”的考验,才能达到出厂标准。
在自动化流水线生产车间,数条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抓取、上料、切削、加工、下料,不过几分钟,一个个阀门部件便完成了生产下线,整个过程高效紧凑、一气呵成。阀门组装的“热气”还未散去,紧接着便迎来了在极寒环境中的低温试验。在实验室内,现场寒雾缭绕,工作人员将刚刚下线的阀门投入液氮槽,在极端低温环境中模拟开闭,观测数据变化,检测其密闭性等相关指标。
上海沪东造船阀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成裕表示:“我们是模拟船上的一个实际应用工况,通过液氮,在-196℃的环境下测试产品的性能指标,以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
据了解,一艘大型LNG船需要1000多个超低温阀门,分布在核心的低温液货系统、再液化系统以及双燃料动力系统等各个部分,对控制流量、装载卸载、收集挥发气、提供燃气燃料等关键环节起到重要作用,是船舶的“心脏瓣膜”。
上海沪东造船阀门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宁告诉记者,过去,这类关键设备主要依赖国外进口,一旦产生问题对LNG船的生产建造影响巨大。近年来,公司坚持自主研发,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了国产化率大幅跃升。突破90%的国产化率诠释了企业产业链协同攻关的系统性胜利,极大缓解了LNG船关键部件“卡脖子”的供应链风险,让中国造船人真正实现了LNG运输船领域的“国轮国阀”,为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筑起一座坚不可摧的“技术长城”。
责编:许聪、柯海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