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检察 > 文章详情

关注 | 以高质效履职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

转自:上海检察 2025-07-11 12:04:58

来源 | 青浦检察

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基层法治建设,2025年初,青浦区检察院在岑卜村设立乡村振兴检察工作站,同步发布《关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以“办案+治理+服务”模式,将办案实践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通过打击涉农犯罪、护航产业发展、守护生态环境等举措,持续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检察动能,让法治力量在乡村振兴中落地生根。

打击各类涉农犯罪

筑牢平安乡村法治屏障

近年来,青浦区人民检察院聚焦涉黄赌毒、盗窃等农村治安难点堵点,综合运用“四大检察职能,依法办理各类涉农刑事犯罪案件;常态化推进农村地区扫黑除恶,严厉打击开设赌场、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严重影响农村安全稳定的恶势力犯罪案件;妥善办理涉农村殡葬领域腐败、涉农村土地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等案件;重点做好根治欠薪工作,依法为农民工支持起诉143件,帮助追回薪资430万余元,办理的丁某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入选202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典型案例。

案例回顾

2022年2月,丁某某以他人名义注册成立上海M农产品有限公司(下称“M公司”),组织工人从事蔬菜分包。至2023年3月该公司因经营不善,拖欠何某某等39名农民工劳动报酬合计人民币31万余元,2023年5月丁某某离沪逃匿。在区人社局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后,该公司及丁某某在指定的期限内仍未支付。

2024年1月29日,青浦区检察院追加M公司为被告单位,依法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对该案提起公诉。青浦区法院判处M公司罚金人民币五万元,判处丁某某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后青浦区人民检察院主动作为,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启动欠薪垫付程序,发放17.8万余元垫付资金,助力39名农民工返乡过年;与人社局会签《关于进一步加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协作配合的实施办法(试行)》,细化明确双方在线索移送、调查取证、欠薪垫付等方面的配合要求和工作职责,为长效治理欠薪提供制度保障。

护航多元共生业态

激活乡村经济内生动力

青浦区检察院积极承接重点企业入驻溢出效应,精准对接入驻企业、周边新迁入员工法治需求,推动建设上海张江西岑园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中心,打造涉企法治服务包;因地制宜助力涉农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检察建议督促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体系化保护,助推“练塘茭白”等农产品地理标志上升为注册商标,“青浦薄稻米”“白鹤草莓”已启动商标注册申请等工作;结合乡村民宿、餐饮等发展新趋势,开展食用肉制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专项监督,推动生鲜灯滥用、农产品质量溯源等问题整改。

优化乡村人居环境

绘就绿色和美水乡画卷

青浦区检察院助力打好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办理涉农田固废倾倒、耕地“非粮化”、农村面源污染等公益诉讼案件22件;深化“河长+警长+检察长”三长联动机制,会同水务、公安、渔政等部门开展联合巡查6次,推动治理乡村小流域河道25条;聚焦辖区古树、古桥、古宅文物建筑等江南水乡文脉遗产开展专项保护,针对保护不当、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问题,以检察建议推动主管部门督促整治、修缮问题点位80余处。

强化司法为民理念

构建乡村善治崭新格局

青浦区人民检察院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将检察服务下沉基层,在全区11个街镇人大基层实践站嵌入检察服务工作室,实现“一对一”对口联络;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岑卜村”设立检察工作站,同步制定实施意见明确检察履职路径。依托实体平台,针对农村养老诈骗开展专题普法,为500余名老年人“送法上门”;发挥“青心枫桥”检察品牌作用,通过检调对接、公开听证、信访接待、司法救助等方式,深入基层参与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切实发挥司法救助“救急解困”功能。

下一步,青浦区人民检察院将持续深化乡村振兴检察工作站各项机制,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普法力度,以“办案+治理+服务”模式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让检察履职更贴民心、更惠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