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长宁 > 文章详情

新增23处!长宁区设摊地图2.0版上线,看看在你家附近吗?

转自:上海长宁 2025-07-09 15:21:16

一张小小的外摆桌,几把休闲椅,承载着市民游客的惬意时光,更撬动着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自2023年率先发布《长宁区公共区域设摊服务地图》以来,长宁区持续探索设摊经营新路径。近日,全新升级的长宁区公共区域设摊服务地图2.0版正式亮相,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扩大设摊版图,让街头经济成为拉动消费、服务民生的强劲引擎。


(点击可查看大图)


漫步愚园路、武夷路,街边咖啡外摆区里,市民手持饮品闲坐畅谈,百年马路的历史韵味与现代生活气息在此交融。在中山公园、新虹桥中心花园、虹桥公园内,创意市集轮番登场,手作摊位各式各样。这些市集不仅丰富了市民的休闲生活,更为城市公园注入商业活力,探索出“公园+市集”的运营模式。



今年上半年,在征集各属地街镇建议、收集社会公众意见的基础上,设摊地图2.0版一方面对不再适合设摊经营的区域进行了调整,另一方面也对设摊区域进行扩容。设摊区域数量由原来的46处增加到69处,这23处新增点位既涵盖上生·新所、大融城等大型商业体,也包括愚园路、武夷路等特色街区,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设摊布局。


与此同时,区绿化市容局对申报流程进行了优化,将设摊经营活动简化为集中设摊、外摆经营和个体参与三个类别,并明确了准入条件、设置规范和退出机制,便于属地街镇开展服务指导工作。



通过科学规划、动态调整,长宁区成功打造出一批独具特色的外摆街区和集中设摊区域。凯田路的潮流市集、愚园路的文艺摊位、番禺路的特色小店……这些街区不仅成为市民游客的打卡胜地,更带动了区域消费升级。



设摊经营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著。2023年国庆期间,海粟文化广场5天设摊活动吸引2.5万人次客流,单一商铺日平均营业额达4万元,较日常翻倍;尚嘉中心十周年设摊活动4天内,集市日均客流量2000人,占商场整体客流的五分之一。在上生·新所,兰巴赫围绕泳池打造的5家特色餐厅成为“网红打卡地”。44张外摆位中,Tiffany蓝配色的POOLSIDE餐厅将60%经营面积留给户外。餐厅通过加装吊扇、鼓风机、暖灯等设施,营造“城市微度假”氛围,今年5月周末时段翻台率高达六七轮。同样位于上生·新所的开吉茶馆,五分之一面积的外摆位贡献了约三分之一的营业额,不少外国游客专程选择外摆位体验中式茶饮。



在释放商业活力的同时,长宁区始终坚持“精细化管理”理念。各街镇结合区域特点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现所·创邑MIX”的“天山夜市”要求餐饮商户外摆位向内退界设置,并在22时后严格控制噪声和光污染;紧邻居民区的幸福里,商户主动在夜间22时前结束营业,采用柔和灯光降低对居民的影响。同时,设摊区域通过增设共享座椅、打造休闲空间等方式,既增加了居民的获得感,又有效化解了商居矛盾。



在此基础上,长宁区积极培育商户自治力量。凯田路新华中央活动区自律小组、番禺路时代390自律新势力等特色组织应运而生,由商户自发参与制定经营公约,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让热闹的街头既充满活力又井然有序。


据区绿化市容局市容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长宁区将继续深挖城市空间潜力,进一步优化设摊区域范围;同时,持续完善监管和保障机制,推动设摊经济与城市品质协同发展,让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小摊位,成为展现城市温度、激发经济活力的亮丽风景线。



图片来源于区绿化市容局、资料图

撰稿:李媛媛

编辑:程 前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