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房可圆 > 文章详情

“一线”为民 | 分片划块解难题 情暖民心破坚冰

转自:房可圆 2025-07-09 09:57:46

编者按:杨浦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创立的“一线工作法”经过二十年探索实践和系统完善,不断深化社区、企业、商圈、街区、园区和区域单位的普遍走访、联系服务机制,形成了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干部在一线考评的闭环机制,推动从管理到治理、从单向到互动、从传达到参与的方式转变,已成为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型的金钥匙。

平凉2、3街坊位于滨江沿线,房屋多为简屋和二级旧里,居住环境差、安全隐患突出,家庭人员结构复杂,产权性质多样,历史遗留问题叠加,居民改善诉求强烈。2003年通过“毛地出让”启动旧改,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停滞十年,陷入“沉睡魔咒”,居民旧改意愿强烈。2014年起,区委、区政府引入国家开发银行融资,重构“政府主导、阳光操作、多元参与”机制重启旧改。过程中面临开发商更换导致政策不一、居民补偿预期高、弱势群体集聚等问题,这些问题与早期模式遗留问题、特殊居住形态、新旧政策认知差异等密切相关。为推动问题解决,改善居住条件,街道立足旧改工作实际,以党建联建凝聚合力,依托第三方调解化解矛盾纠纷,推行阳光旧改政策,有效推动旧改从“政府推动”向“居民主动”转变,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一线工作模式。

平凉2、3街坊旧改涉及居民2990产、3780户家庭、1万多人,占地面积104724平方米。街道以党建引领、阳光旧改、温情旧改为抓手,针对“体量大、矛盾深、政策跨度大”的挑战,打出组合拳。

党建引领开新篇

街道着力拓展区域大党建格局,将党建联建活动作为推动旧改的重要举措,基地“一次征询”开始后,街道机关党支部联合旧改公司党组织、居民区党组织举行了平凉2、3街坊重启旧改基地党建联建签约仪式,并成立临时党支部,推行“处级干部包片、党员干部包户”三级包干制,通过“人口、面积、关系、诉求”四清摸排,实施“一户一策”帮扶。开展“党员带头签约做模范,带动居民群众享成果”主题实践活动,组织生活会上要求党员积极投入主题实践活动,以积极带头签约的实际行动做群众的表率。

阳光动迁铸诚信

在旧改基地显著位置张贴“阳光诚信承诺”及工作人员签名,同步公示本区9处房源信息,包括房型、面积、单价等,实现“一房一价”全公开,让居民对补偿标准和房源选择一目了然。旧改公司主动邀请区监察部门同步介入,通过公示《行政监察告知书》、公布举报电话,将旧改全程纳入行政监督体系,强化居民对政策执行的信任。启用电子签约系统和安置结果公示系统,实时更新每户居民的面积认定、补偿金额等信息,最大限度消除群众“早签约吃亏”的疑虑。

亲情服务解困难

干部划片包组,责任到人,包干到户,以“我为亲人搞动迁”的理念,倾听居民诉求,宣传拆迁政策,共商安置方案。依托“老韦调解工作室”等,累计化解650余场家庭纠纷,攻克共有产分割、承租人变更等“硬骨头”。在区旧改指挥部的领导下,街道分指挥部、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旧改公司等对居住困难户进行初审,组织人员对申请居住困难户的相关资料数据进行输入,上报市房管部门审核。全面了解、掌握每一户家庭实际情况,按照特殊家庭分类,填写相关表格,做好特殊家庭签约推进工作。

最终,该地块在重启后1个月内签约率达86.92%,2500余户通过“本区+外区”多元房源配置,告别15平方米以下的破旧阁楼,居住条件显著改善。这一实践不仅刷新“杨浦旧改速度”,也探索出了一条可以被复制、推广的,破解“毛地出让”地块征收“瓶颈”的新路子。

来源:上海杨房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