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前 每天清晨,奉贤区地灵路被晨光唤醒的同时也迎来了数以万计行色匆匆的上班族。这条横穿工业园区集群的道路,周边企业林立、厂房密布,本应是条匆忙的上班动线,却因早餐需求催生出旺盛的流动摊贩经济。过去,摊贩们见缝插针地在路口、人行道边支起锅灶,久而久之形成了一条颇具规模的“早餐街”。蒸炉的青烟、煎蛋的油香与行人的脚步声混杂出烟火气,但占道经营带来的问题不容忽视,随意搭建的摊位旁油污满地,卫生环境恶劣,地面散落的包装袋被风卷着四处飘散。 如今,标准化早餐车沿着道路两侧划定区域有序排列,“定时定点经营”标识格外醒目,商贩经过统一管理不再“打游击”。管理方面更是推出标准化服务:统一配置防油污地垫、封闭式垃圾桶和可移动餐车,制作区、售卖区、清洁区划分清晰,连燃气罐都统一加装了安全防护装置;服务团队则定期开展技能培训,组织食品安全讲座,还为摊贩接入统一的线上支付系统,方便上班族快速结账。 整改后 穿戴着统一围裙的商贩们动作娴熟地忙碌着,餐车前整齐张贴着健康公示卡和投诉电话。“现在不用提心吊胆,收入也稳定了!”经营鸡蛋灌饼的摊主笑着展示手机里的收款记录,“管理方还给我们做了营销培训,教我们怎么用小程序接单呢!”家住地灵路附近的村民王阿姨感慨道:“以前出门满眼都是摊位,连走路都得侧着身子,现在统一管理后可清爽多了,食品安全也有保障!”如今的地灵路清晨,规范经营的餐车成了园区门口的新风景,既升腾着热腾腾的烟火气,又透着井然有序的文明质感。这场从“流动游击”到“定点归位”的蜕变,不仅填满了上班族的早餐胃,更让城市管理与民生需求找到了温暖的平衡点。 近年来,为有效治理非机动车乱停放、乱设摊“顽疾”,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南桥镇运用“多格合一”,聚力攻坚“两乱”治理,开展“两乱”专项整治行动,依托网格力量精准发现问题、协同部门快速处置问题、聚焦源头长效治理问题,全面打响城市环境整治攻坚战,营造整洁、有序、宜居的城市环境。 6月16日,南桥镇创新治理模式,组建起一支“硬核”专项治理小组,小组由综合行政执法队、社会工作办“挑大梁”,联动城运中心、派出所、环境中心等10余个职能部门则是围绕“统筹调度、智慧监测、联合执法、源头管控”四大核心责任链条,搭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治理体系。并通过“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的协同机制,确保治理指令能够沿着网格快速精准下达,各类问题在网格内高效解决,人力物力等资源也能向网格精准倾斜。 据了解,专项治理小组成立以来已多次开展跨部门联合行动,重点对8个乱设摊集聚点开展整治。在早餐点治理方面,推行“执法+疏导”模式。例如奉浦大道地灵路、肖南路八字桥路等高频违规点位,依托“网格巡查上报—执法快速响应”机制,对违规设摊依法暂扣处理,同步引导商户加盟“健尔早餐车”,纳入规范化经营体系。针对夜排档乱象,采取“执法+固守”策略。在人民路南中路、通阳路育秀路等区域,组织村居党员志愿者、社会力量组建联防队开展常态化巡查,利用移动终端实时上报问题。行动开展以来,累计暂扣经营工具53起,查处违规使用燃气瓶18起,有效消除安全隐患。 在规范经营的长效管理上,专项治理小组以“疏导安置”为核心,多维度搭建合规经营平台。一方面,积极筹建江海路平庄公路口疏导点,目前已有5家摊贩签约入驻,实现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在南桥路839号奉工源文体街区内开设夜市,为镇域内夜排档提供集中经营场所。针对菜场周边及城乡结合部的流动摊贩,治理小组发动各村网格全面摸排自产自销人员,目前已建成3处村级管控点并投入使用,另有2处正在筹备中。同时,引导摊贩进入滨江、江海菜场内规范点位经营,从源头减少乱设摊现象。 此外,为破解非机动车“乱停”治理难题,专项治理小组开展新华医院周边及奉浦大道地铁站非机动车停放现场会议,围绕“疏堵结合、科技赋能”原则,系统部署综合治理方案。一方面升级医院周边交通配套设施,科学规划停车区域、优化道路标识标线。另一方面,联合交警、城管等部门通过高频次巡查、现场执法、拖车整治等手段形成有力震慑。同时,积极推动共享单车企业落实“蓝牙道钉”定点还车技术,强制用户在指定区域内完成还车,从源头杜绝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
报送:顾林美(南桥镇)
编辑:夏阳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考试季后的心灵守护:如何帮助青少年走出成绩阴霾?
“家+书屋”悦贤坊,触摸夏日的韵律!
海风+钓竿+萌娃!今夏最潮全家“路亚总动员”!
“魔都新秀”再升级!今夏魔术嘉年华燃爆九棵树
乡村振兴市民圆桌会,让每寸土地都听见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