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点的浓烟中,徐汇区华泾镇明丰居委干部李胤清抱着灭火器往返于47号楼各楼层,楼组长与志愿者组成灭火梯队,10个灭火器的接力扑救让电表箱火情化险为夷;盛华景苑的微网格长交接台上,一本记录着飞线充电整改细节的日志本,让新人居委干部吴彦豪顺利解答居民疑问……这些镌刻在《社工开门七件事履职日志》上的鲜活场景,成为华泾镇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生动注脚。
《社工开门七件事履职日志》
“要不是小李天天巡查,这火后果不堪设想!”回忆起那场突发火情,47号楼居民仍心有余悸。当日李胤清按日志“区块兜一兜”要求巡逻时,远远发现楼道冒烟,立即冲入火场。在浓烟中往返取用灭火器的他,不仅带动楼组长与志愿者组成灭火梯队,更在日志中详细记录下起火原因、处置流程与后续隐患排查方案。这种“巡查—处置—记录”的闭环模式,让社区安全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范。
明丰居委干部开展块区巡查
马阿姨的遭遇则展现了日志中“老人问一问”的制度温度。当煤气公司工作人员因旧表裂缝要求其缴纳高额罚款时,宋佳依据日志走访计划抵达现场,通过查阅日志中“矛盾调解”流程指引,协调技术部门重新检测,最终以科学数据推翻误判。问题解决后,马阿姨特意来到居委会表示感谢:“多亏居委会干部来帮忙,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居委会真的是老年人的贴心人。”
华建居委干部帮助老人维护权益
在盛华景苑,三个微网格长进行了调整变动,在没有履职日志之前,大家交接工作十分麻烦,很怕会遗漏点什么。但有了这本履职日志,网格内的重点关注人群、飞线充电和楼道堆物等安全隐患,以及近期入户走访的家庭和实有人口核实工作,都被网格长们一一记录。日志的详实记录为工作交接提供了无缝衔接的“明白账”,使新人吴彦豪也能快速掌握网格动态与历史脉络。翻开日志,他就能看到上面记录着已联系物业上门查看,并与飞线充电的居民沟通,达成一致同意整改的意见,立即给了居民一个满意的回复。
在“抓基层作风,强履职能力”专项工作中,华泾镇将社工核心职责凝练为“块区兜一兜、老人问一问、楼道看一看、人口核一核、群租防一防、消防查一查、工单理一理”七项标准化动作。
如今,《社工开门七件事履职日志》已成为华泾镇居委干部的“工作指南针”。它通过结构化的工作清单,让社工履职从“凭记忆”转向“靠机制”,开门七件事让日常工作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社区温度和屏障,通过清晰的工作留痕,让社工们形成了“事事有记录、件件有回音”的工作闭环,促进社区服务模式更加优化。
记者:曹香玉
编辑:陈海笑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