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长宁 > 文章详情

又又又获奖了!长宁这个老小区因何屡获大奖?

转自:上海长宁 2025-07-07 11:02:12

在长宁的众多社区中,虹储居民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除了先后揽下“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13项全国荣誉称号,以及“上海市文明小区”等60多项市级荣誉称号外,居民区近来又荣获了“金奖标兵”称号。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虹储小区,探寻这个荣誉傍身的社区背后的治理密码。



虹储居民区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一个由13幢老式公房、62个楼组构成的普通工薪阶层集中居住的售后公房小区,这里居住着1048户、2300余位居民。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拥有在册党员140名。


在岁月的长河中,虹储居民区在传承“四心”“五必”“六法”党建工作法的同时,紧扣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要求,勇于创新,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用全过程人民民主破解社区治理顽症,扎实做好为民实事项目。



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

近年来,虹储小区的民生改造如火如荼。大到法谐苑、稚谐园、共享梦花园的建设,小到休闲座椅、楼道宣传栏的更新,每一处改变都让这个拥有40多年历史的老小区焕发出勃勃生机。


近来,在距离23号楼近5米处的大件垃圾厢房围墙周边,6个喷淋设施格外引人注目。这个不足1000元的小设施之所以深得民心,正是因为这个“金点子”来源于居民自己。


稚谐园


共享梦花园


“此前,垃圾厢房扬尘问题长期困扰周边居民,居民区党总支牵头,物业实地走访,并邀请受影响居民召开协商座谈会。大家集思广益,最终找到了这个用小成本办大事的妙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逸庭告诉记者。


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即将民心工程改造转化为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的务实行动。


据张逸庭介绍,在小区治理中,面对疑难杂症,虹储居民区坚持“两条腿走路”策略。一方面,通过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堵住社区治理中的“漏洞”,完善小区规约及各项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运用线上线下方法,征集百姓“妙计良方”,整合资源疏通治理“堵点”。


法谐苑


以“虹储民心十景”之一的“法谐苑”升级改造为例,施工前,居民区向小区各类人群发放千余份意见征询单,并挨家挨户征询居民对改造的意见,根据居民在休闲活动、文化宣传等多方面的要求精心规划;建设中,居民区充分尊重居民对施工扰民的意见建议,没有动用大型机械设备,且施工时间避开了老年居民午休时段。建成后,党员志愿者自发组成值班接待小分队,持续维护“虹储十景”的良好环境。


“法谐苑”的改造过程,生动诠释了党建引领下广大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


党建联建,凝聚合力惠民生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张逸庭深知基层治理仅靠党总支和居委会远远不够,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于是,居民区党总支围绕“党建+共建+民生”做好社区治理大文章,积极利用共建结对单位资源优势,凝聚共识为民办实事。


党建引领“多格合一”工作机制的推出恰逢其时,为党总支走出社区、引进共建单位优质资源、实现双向奔赴提供了底气。



稚谐园门前的休闲座椅便是区域化党建的成果。2024年,居民区在常态走访中了解到,老年居民希望在家门口有歇脚、聊天的地方,但小区现有休闲座椅不足。于是,居民区通过所在的第二街区党支部牵线搭桥,从网格需求清单、楼宇资源清单以及楼宇认领居民区项目清单“三张清单”着手,联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党总支完成了对社区公共长椅的设计与安装。


眼下,居民区正在依托网格力量,积极破解停车难题。“目前,小区排队等待车位的居民多达70多名。因此,在区人大代表和区交通中心的支持下,我们挖掘出网格楼宇——联合大厦的20个车位,缓解了部分停车压力。”张逸庭告诉记者。


党员示范,激发社区活力

“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在虹储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居委干部的行动指南。


张逸庭回忆起与在职党员徐敏俊的第一次见面,感慨万千。作为新迁入的居民,张逸庭第一时间上门拜访,在做好人员信息登记的同时,主动开展需求征询,落实百姓有问题党总支第一时间了解、第一时间回应的长效机制。


“得知徐敏俊是一名退役军人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可以把这个小伙发展成我们小区的主力军。”张逸庭回忆道,也许是多年社区工作积累的经验,张逸庭的第一感觉很快就变成了现实。



在他的动员下,徐敏俊参加了小区业主委员会选举,成为新一届业委会委员中最年轻的成员之一。徐敏俊很快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利用休息时间,与其他业委会成员从服务内容和公共收益分成比等多个维度权衡比较,仅用3个月就顺利完成了小区物业公司的业主征询和选聘,让老小区拥有了高品质物业。


像徐敏俊这样的党员在虹储还有很多。从小在虹储长大的倪清,用法律知识为社区居民提供咨询与帮助;全职妈妈陈艳,用镜头记录社区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运用自己所长,为社区贡献着力所能及的力量。


除了挖掘新鲜血液,居民区还不断调动发挥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启动“党员值班接待制度”,招募组建了一支由35名党员参加的值班接待志愿者队伍。他们每天值班接待2小时,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通过书面记录、现场沟通等方式及时将百姓的实际需求传递给居民区党总支,为社区治理“舒筋活血”。



“老小区就像个熟人社会,这些党员就像我们扎根在社区的触角,在邻里间的交流中,及时了解居民心声,掌握急难愁盼,为居委工作提供行动遵循。”张逸庭告诉记者。


如今,在党建引领下,虹储居民区形成了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通过党建联建凝聚各方力量,发挥党员示范作用激发社区活力,为社区治理书写新篇章。


“居民区党建需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张逸庭说道,从“小巷总理”朱国萍开始,一代代虹储人接过“接力棒”,用好“绣花针”,精心编织着虹储百姓家园的锦绣画卷。小区里高高悬挂的“一个党员一面旗,我为社区做贡献”横幅,如同一座灯塔,指引着党员们勇担责任、砥砺前行。

部分图片来源于虹储居民区

撰稿/摄影:朱文轩

编辑:陈 莎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