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蝉鸣中,上海市人形机器人展示和交易中心的展厅内氛围比气温更炽热。简同学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人形机器人——28个精密关节在指令下灵活屈伸,8毫米电机驱动着它流畅转身。简同学伸出小手,机器人竟同步模仿她的挥手动作,“将来我要自己开发一个机器人,让它跟我一起学习、玩耍、写作业!” “了解编程机器人——微脑编程”环节 这是“惠民科普直通车”具身人形科普体验活动的现场。近日,上海市科普事业中心、上海市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联合灵童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将15组家庭引入前沿科技的真实场域:从火星农场的模拟种植舱到双足机器人的步态控制,从无人车的巡线编程到情绪交互机器人,把AI的种子悄然播撒进少年心中。
走进模拟火星环境的封闭方形舱,孩子们瞬间被数个FARMBOT机器人微控生态箱吸引。在技术导师引导下,他们围绕作物生长环境热烈讨论:传感器如何感知湿度与温度?有限资源下如何精确灌溉?四年级的王同学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曲线恍然大悟:“原来种菜也要‘写代码’下指令!”
孩子们对无人驾驶小车兴趣浓厚
“了解编程机器人——微脑编程”环节同样趣味十足。孩子们了解人形机器人运动原理和关节数量后,兴致勃勃地体验跳舞机器人的关节运动、微脑编程的动作控制等。他们尝试编程,让机器人做出各种动作,感受编程的魔力。
不远处,无人驾驶小车在灰度传感器指引下巡线疾驰。当导师分解倒车入库的编程逻辑,并展示麦克纳姆轮全向平移的神奇效果时,孩子们争相上手尝试。9岁的陈同学编程让小车走出一个“口”字轨迹,围观伙伴的掌声让他小脸通红——“本来以为编程很难,其实和搭积木一样好玩!”
孩子们还和家长一起参观了上海人形机器人展示和交易中心。中心处于试运营阶段,是聚焦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前沿平台。这里不仅展示了当下先进的人形机器人技术成果,还搭建了充满未来感的互动场景。
在灵童机器人的展台前,精致的人形机器人不仅能对话、识情绪、随音乐起舞,更能通过动作捕捉实现“镜像”跟随。刘女士5岁的小女儿踮起脚触摸机器人发光的眼睛问道:“你会讲故事吗?”机器人当即用童声回应,现场响起阵阵笑声。
孩子们与灵童机器人互动
刘女士此次带了两个女儿来参加活动,一个10岁,一个5岁,当天的课程和体验让她十分感慨,“人工智能是老中青少都应积极拥抱的学科和行业,活动让孩子们对AI有了初步印象和了解,通过互动激发了他们对AI的浓厚兴趣,希望孩子们能在人工智能赛道上为祖国未来建设贡献力量。”
“惠民科普直通车”是上海市科协通过汇聚相关委办局、学会、科普基地和社会组织的优质科普活动内容,经过整合后直接面向基层推送的品牌项目,由上海市科普事业中心主要承办。此次“惠民科普直通车”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
记者:王永娟
视频:王永娟
编辑:宁平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