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晚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奇妙天文夜”在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热烈展开:2号门外的科普集市汇聚了桌游展示互动、穿越星河沉浸式XR体验、星云小铺等多个项目;球幕影院上演震撼的星空音乐会;B1下沉式广场的巡游天象厅现场开放;天象厅、假如剧场夜间特别加开4场活动。这种全域式的科普体验设计,让参与者能够从多个维度、多种方式深度感受天文科学的魅力。
记者了解到,上海科技馆近年来在馆校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馆校社”多方协同育人的全新模式,包括携手腾讯基金会陆续推出了 “色彩之境”“我们的三江源”等“一平米博物馆”系列主题展览,深度探索科创教育新模式。
延伸全域体验:帮助青少年触摸科学之美
“馆校社”能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带来怎样的“多元化”新体验?于7月5日正式发布的科学桌游《烹饪宇宙》给出了答案:以宇宙天体为灵感,让青少年玩家扮演“宇宙厨师”,制作“黑洞甜甜圈”“太阳火锅”等奇趣料理,每道菜品对应真实天体特征和物理概念,激发青少年对天文科学的兴趣与探索欲。
据上海科技馆方面介绍,另一项科学桌游《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是“中国国家公园”系列中的第4款产品,预计将于2025年下半年发布。游戏中玩家可化身护林员,深入林海雪原,通过资源收集、栖息地建设等游戏机制,守护东北虎与远东豹的栖息环境,让玩家学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知识。
7月5日当晚,上海科技馆和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联合重磅发布了“新基石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项目”。该项目依托于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资助的362位科学家,创新性地采用“科学家+教育专家”协作模式,打造涵盖课程资源包、视频、展览、研学等多场景的科学素养产品,形成线上线下闭环。
“通过数字化手段营造沉浸式学习体验,帮助青少年触摸科学之美、拓展科学视野。我们将在上海的学校铺开这一素养课程,结合我们博物馆资源一起走进更多的学校。”上海科技馆科学传播中心主任宋娴表示。
据悉,“新基石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项目”也是上海科技馆“青少年成长梯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上海科技馆通过整合三馆科学教育资源,已经率先推出了未来馆长说、星石寻踪、科创辩论赛、青少年科学诠释者等13个科创项目。
“一平米博物馆”将陆续走入浦东学校 激发孩子们探索未知
“让身体的重量缓缓下沉,仿佛与大地融为一体,深深吸气缓缓呼气,感受自己越来越轻松。”在腾讯基金会的支持下,上海科技馆品牌教育项目“一平米博物馆”的两个展览项目也在7月5日正式落地。其中,设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色彩之境”科学艺术疗愈展览内,为公众提供一个疗愈心灵的空间,用温和的画面、温暖的声音让体验者感受到舒缓与安定。
另一个“一平米博物馆”则是“我们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主题展览。作为首个融合游戏化设计的国家公园主题微展览,观众可在展览中扮演“三江源巡护员”角色,深入了解高原生态系统的复杂多元化等。据悉,该展览后续也将走进校园,扩大生态保护理念的传播。
“我们未来会跟更多的科学家合作,希望引入科学家们实验室里的第一手科研资料,结合我们的藏品携手以‘一平米博物馆’的形式走进校园。”宋娴介绍道,“在已有的基础上,今年会陆续走入浦东、虹口等学校。”
上海科技馆与腾讯基金会的战略合作,探索了科学机构与公益组织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将严肃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教育产品,为全国青少年科学教育事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模式。腾讯基金会运营管理部负责人高滢智透露,未来与上海科技馆将继续发挥各自所长,把合作的模式拓展到更多场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