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市消保委 > 文章详情

注意!这四种东西放冰箱,可能会“爆”

转自:上海市消保委 2025-07-05 10:11:35

夏天一到

很多人喜欢在冰箱囤放

冷饮、自制饮品

但这些看似普通的食物

可能暗藏“爆炸”风险

比如百香果柠檬水、杨梅汁和杨枝甘露等

究竟是什么

让这些食物在冰箱里“失控”

一起来看看吧

01

百香果、杨梅汁、杨枝甘露

冷藏时间过长容易炸

到了夏天

百香果泡点水搭配柠檬

就是香甜的百香果柠檬水

再放在冰箱冰镇一下

喝到嘴里凉凉的,很美味

然而,一不留神

辛苦挖了半天的百香果,炸了!

百香果果汁放在冰箱冷藏会炸掉

真的不怪冰箱

如果不放在冰箱冷藏

会炸得更快

像百香果汁这类自制果汁

里面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

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

如果装果汁的容器是密封的

气体没有办法排出

在容器中不断累积

超过容器的承受极限后就会炸

果汁如果放在室温里

温暖的环境微生物繁殖得更快

结果就是炸得更快、更早

做完的百香果汁没有喝完

应该怎么办?

这里有两个方法:

1.短期冷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好之后趁着微生物还少的时候,立刻放冰箱,冷藏2天不成问题。

2.长期冷冻:分装后,放入冷冻层,想要吃的时候解冻1瓶,或者当作冰沙吃,可以保存1~2个月。

同样,与百香果类似的

还有杨梅汁、杨枝甘露

这些果汁密封都会产生二氧化碳

导致“爆炸”

为了避免发生此类情况

请尽快享用

02

可乐、啤酒等带气饮料

不要放入冷冻室

可乐、芬达、啤酒等

放在冰箱也容易炸

这类饮料固然有我们熟悉的

“水变成冰,体积膨胀”

但这样最多只会让瓶子变形或者胀破

不至于发生“爆炸”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

二氧化碳气体的膨胀

啤酒、汽水、苏打水这类饮料

在灌装的时候会往液体里

冲入大量的二氧化碳

(啤酒里面的二氧化碳是酵母发酵产生的灌装的时候会尽量避免二氧化碳流失)

03

干冰放冷冻室想重复使用

甚至能将冰箱门炸飞

夏天买一些生鲜、水果及甜品烘焙

商家都会随着箱子赠送两包干冰

帮着食材保持新鲜度

有时候你可能想着

或许干冰可以放在冰箱里

后续还能重复利用

但其实干冰放在冷冻室

也是会“爆炸”

而且相对于其他的水果饮料

干冰冷冻后“爆炸”更严重

此前甚至发生过因存放干冰

导致冰箱门被炸开的情况

原因还是二氧化碳

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

在-78.5℃以上的环境中

会吸收热量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

家里冰箱的冷冻层一般只有-18℃左右

这个温度远远高于-78.5℃

对于干冰来讲

这个温度太“炎热”

分分钟就变成气体了

干冰变成气体后体积迅速变大

而冰箱为了保冷密封性比较好

如果冰箱内储存的干冰较多

又长时间没有打开冰箱门

冰箱内就会蓄积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结果就造成了“爆炸”

就算储存的干冰比较少侥幸没有爆炸

打开冰箱后

可能会发现干冰变成一个空空的袋子

04

自制辣椒酱、果酒放冰箱

一定要记得定期排气

青梅季来临

很多喜欢酿酒的朋友会泡一桶梅子酒

然而自制的果酒、泡菜、糟辣椒等

放进去冰箱也是会炸的

“爆炸”的原因

跟百香果汁“爆炸”的原理相同

都是因为微生物发酵

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区别在于酿酒、泡菜

是我们主动打造出来一个

适合微生物主动繁殖、发酵的环境

如果我们需要在家酿酒、做泡菜

可以选择定期排气

直接使用泡菜坛来研制

古代的酿酒师

是会定期给酒精进行排气的

而泡菜坛子原理

则是在坛口制造简单的水封结构

能够方便外界的氧气进入

同时可以让内部气体排出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暑假来了

自己在家做发酵品

对微生物的控制无法做到精确

小白不建议尝试

即使是大厨也要注意过程之中放气

吃的时候注意是否变质

一旦觉察不对果断丢弃

千万别心疼

最后提示大家

冰箱不是“保险箱”

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更需警惕

发现容器鼓胀、液体异味

别犹豫,立刻丢弃

↘来源:青春上海
阅读
推荐

“要闷死了!”K1373次列车被撞脱线停运约3小时,有乘客砸窗通风被带走?铁路公安回应

00后女子来沪2个多月几乎没花钱!外卖打车、美容住宿一样不少!上海警方:随身携带这东西

上海飞日本航班急速下降7000米,氧气面罩掉落!日航、春秋航空紧急回应↗

人山人海,上海市民疯狂涌入!齐刷刷举起手机!星巴克限流,奶茶店直接爆单130杯+,太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