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大众新闻 > 文章详情

血液、尿液检测助力阿尔茨海默病早筛,青岛心血管病医院专家提醒:45岁及以上高危人群需关注

转自:大众新闻 2025-06-26 10:33:40

半岛网6月26日讯 (记者 孙贴静)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性痴呆)作为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已成为全球第五大致死原因。在我国,60岁以上患者约983万。更值得注意的是,该病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45岁即可能出现早期病理改变,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过度用脑人群风险更高。为应对早期诊断困难的挑战,青岛心血管病医院近日开展基于血液和尿液的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标志物检测项目,为高风险人群和早期筛查提供了更便捷、微创的新途径。

阿尔茨海默病(AD)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常伴随抑郁、幻觉、易激惹等症状。在老年期痴呆病例中,AD占比高达50%-70%。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该病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威胁。

长期以来,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的主观认知功能下降或轻度认知障碍阶段,因症状轻微且缺乏特异性,极易被忽视,导致错失早期干预良机。传统的脑脊液检测虽能提供重要信息,但因有创性和操作相对复杂,难以大规模应用于筛查。针对这一难题,青岛心血管病医院引入并开展了血清Aβ1-42、血清磷酸化tau-181蛋白以及尿液AD7C-NTP(神经丝蛋白) 检测项目。与脑脊液检测相比,血液和尿液样本的采集具有显著的微创性、便捷性优势,更易于被大众接受,特别适合大规模人群筛查和早期风险识别。该检测方案通过同时分析多种生物标志物,能在一次检测中获取更丰富的病理信息,不仅节约了时间成本,也提高了检测的综合价值,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预警、辅助诊断及后续治疗监测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和方向。

那么,哪些人群应特别关注并考虑进行此类检测呢?青岛心血管病医院检验科主任黄晓辉建议以下群体需提高警惕:一是家族史与遗传风险, 家族中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或已知为APOE4基因携带者。二是自觉认知变化, 近期感觉记忆力明显减退,或出现轻度认知障碍症状(如经常忘事、找词困难、判断力下降等);出现不明原因的记忆力减退或定向力障碍。三是不良生活习惯者,长期处于疲劳状态、经常加班、熬夜、睡眠严重不足的人群。四是 45岁及以上人群,尤其是存在上述风险因素者。专家强调,45岁是AD病理改变开始加速的高发年龄段。

黄晓辉建议高危人群在每年常规健康体检时,考虑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测项目。黄晓辉强调,阿尔茨海默病“可防可治”,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新型血液、尿液标志物检测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早期筛查的门槛,使得更广泛人群的定期监测成为可能。面对这一日益严峻的健康挑战,公众应提高对认知健康的关注度,了解自身风险,科学利用便捷的检测手段。,为自身和家人的脑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