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合作交流 > 文章详情

媒体聚焦 | “感动,身边的美好——浦东新区篇”之六

转自:上海合作交流 2025-05-27 19:50:58

在上海的闵行区,有一条“剑川路”,这也许是上海市民对“剑川”这个地方的初步认知了。

剑川古城

沙溪古镇

剑川县瞰貌

上海援滇干部、挂职剑川县委常委、副县长孙成祥(上图左)与主持人雨兰合影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自2017年浦东新区与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确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两地携手并肩,不断完善协作机制、拓宽协作领域、创新协作方式、拓展协作内涵,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努力构建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东西部协作新格局。

我们与上海援滇干部、挂职剑川县委常委、副县长孙成祥的采访,就是从他办公室挂着的那顶旧草帽开始的。

为帮助剑川县医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和诊疗能力,浦东新区先后派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上海东方医院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

剑川县人民医院院党总支部书记李剑明表示,上海专家的到来不仅给县医院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还通过“传帮带”,培养了本地医疗团队。

专家派驻、设备支援、技术输出、临床带教、人才培育,上海市东方医院第七批援滇医生医疗队队长,挂职剑川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唐冰介绍了本批次医疗帮扶团队专家的构成,并以详实的事例告诉我们,医疗帮扶团队的专家们如何在各方面言传身教、示范表率,传授专业知识、先进理念和诊疗技术,使剑川的医疗技术和人才培养快速发展,诊疗范围不断拓宽,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踏入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的剑川旭日白族刺绣厂,仿佛置身于一处雅致的民居院落。在这里,绣娘们正忙碌着飞针走线。

剑川旭日白族刺绣厂的杨丹厂长(上图右)介绍,该厂已有近二十年的经营历史,专注于白族传统服饰、生活用品以及旅游纪念品的制作。目前,厂里拥有60多名长期合作的绣娘,她们不仅精通白族刺绣的独特技法,更通过与上海工艺师的交流学习,成功掌握了上海绒绣的精湛技艺,实现了双项技能的融合与提升。

多年来,剑川旭日白族刺绣厂不仅致力于刺绣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还积极带动当地妇女学习新技能,实现就业增收。剑川县文联、妇联、人社局等多家单位也纷纷伸出援手,为绣娘们提供更多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她们在农闲时,或在家中,或来到刺绣厂,用心绣制各种图案。绣娘们在杨丹的带领下,共同完成了一幅大型绒绣作品——《桥》。

剑川县文联主席段素媛介绍,这个作品有其独特的内涵,表达了沪滇协作,上海浦东与大理剑川之间的深厚情谊。

自2021年起,上海浦东与剑川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帮扶协作更加深入,两地携手探索绒绣结对帮扶的新模式,成功促成上海绒绣与剑川绣娘的“双向奔赴”,共同推动刺绣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孙成祥介绍,特别是上海绒绣剑川传承培训基地的建立,通过两地技艺的交流和传承,订单式的培养,在非遗保护、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方面实现了更深层次的合作。

作为千年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沙溪古镇凭借独特的古镇与古村落文旅资源,吸引大批游客前往。在距离沙溪古镇仅有4公里的沙溪镇溪南村,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项目的实施,让这个小村焕然一新。

剑川县沙溪镇党委副书记张旺春介绍,通过沪滇资金的投入,在村内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沿河步道及亲水平台打造等项目,不仅美化了村庄,更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以沙溪古镇为中心,剑川县正积极推进“连珠成串”,以全域旅游推动乡村振兴,一个个秀美宜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和沪滇协作工程正在“多点开花”。

走进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羊岑乡石登村昊霖食用菌种植基地,一排排菌棒摆放得整整齐齐。菌棒上肉嘟嘟的金耳密密麻麻,朵朵柔软细嫩,纹理如沟壑。工人们穿梭其间,熟练地把一朵朵金耳采摘下来,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羊岑乡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上海对口帮扶云南的政策契机,于2021年引进上海昊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注册成立剑川县昊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剑川县昊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芮镁英表示,在沪滇协作项目支持下和上海销售渠道帮助下,昊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食用菌设施化栽培基地积极发挥技术带动优势,进一步强化联农带农效应,有效带动周边农民增收。

剑川县老君山镇富乐村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

上海市东方医院麻醉科帮扶专家在剑川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抢救病人

牵手八载,浦东新区、剑川县两地同向发力、同题共答,不断汇聚新的智慧与力量,推动沪滇协作取得丰硕成果。浦东新区坚持帮扶真情实感、真金白银、真抓实干;剑川县把握发展机遇,以协作促发展、以发展带共富。沪滇协作跨越山海、并肩共进。两地在产业合作、就业帮扶、消费带动、人才交流等方面必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来源:情义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