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算法穿透CT影像的迷雾,当智能诊疗叩响精准医疗的大门,当健康大数据编织全生命周期的守护……人工智能正重塑医疗健康的未来。 5月27日,“AI赋能医疗,拓界健康生态”首届长三角人工智能与医疗大健康创新应用大会在闵行举行。活动中,长三角医工创新联合体宣布正式启动并落户颛桥,颛桥镇还与生物医药、AI制药、智慧养老等领域多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创新平台 共筑智慧医疗健康产业新生态 活动中,长三角医工创新联合体正式启动。该联合体落地在颛桥,旨在推动医学与工程技术的深度融合,整合长三角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及企业资源,聚焦医药制造、智慧医疗、高端医疗器械、AI辅助诊疗等领域,打造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 作为闵行“一南一北”发展战略核心枢纽点,颛桥镇有102家医疗健康企业,借助“大零号湾”医疗健康资源,正在以生物学、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脑机接口技术为发展重点,构建一个集研发、制造、检测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系统。目前,颛桥镇域内有6万平方米在建生物医药标准厂房,另有18.3万平方米可作为医疗健康载体。 当天,颛桥镇人民政府与北正赛欧(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药生命健康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苏州优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科泽永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在生物医药、AI制药、智慧养老等方面开展项目合作。 人工智能 更精准、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模式,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名誉院长、肝胆肿瘤外科与肝脏移植学家樊嘉在《数智化浪潮下医疗范式的转型探索与展望》中指出,医疗数智化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将持续推动平台体系建设,涵盖医疗业务、管理等多方面,打造人机融合服务模式。 “AI不是要取代医生,而是要成为医生的‘超级助手’。通过人机协同,我们可以将医生的专业判断与AI的数据处理能力完美结合,实现更精准、更高效的医疗服务。”原平安科技公司副董事长戎国强表示。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陈亮介绍道,通过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脑机接口正加速临床转化,该技术为瘫痪患者带来新希望,也推动了脑科学研究与产业转化的深度融合。
当前,制药装备企业面临同质化竞争、研发薄弱等问题,智能化转型势在必行。东富龙集团首席技术官兼高级副总裁郑金旺表示,借助AI技术,东富龙应用解决方案涵盖设备管理、人员行为监测等众多场景,推动了行业向自动化、智能化迈进。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