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大众新闻 > 文章详情

年度工业大模型“揭榜挂帅”项目出炉!AI创新济青“两翼齐飞”

转自:大众新闻 2025-05-27 16:39:50

日前,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2025年工业领域行业大模型“揭榜挂帅”攻关项目(下称“攻关项目”)名单,云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鼎化工行业大模型、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节水灌溉装备大模型等122个攻关项目入选。

这也是山东首次公布工业这个细分领域的相关攻关项目。山东省数字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张镇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此次公布的名单门类齐全、涵盖场景丰富,还延续了从中央到地方一贯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思路。密切结合了细分领域的现状与战略需求,将为解决山东工业领域关键环节的实际痛点打下基础。

自获批济南—青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以来,济南、青岛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此次两地分别有43、23个项目入选名单,呈现出AI创新济青“两翼齐飞”的发展态势。

“双圈”联动,AI大模型赋能全省工业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本次名单中的项目多分布于济南、青岛两地,分别有43个和23个项目入围。张镇表示,这与济南—青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建设有关。

据了解,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提出,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有效发挥济南、青岛两市制造业产业基础良好、大数据资源与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采取“一区两翼”模式,创新政府管理,优化政策措施,构建贯穿产业链、创新链的跨区域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医疗、家居、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建成一批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应用“试验场”,不断放大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的“赋能”效应。

当前,济南正大力发展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青岛则着力发展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等多条优势产业链。两地的重点产业虽有重叠,但差异性也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基础。

4月18日,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会议在济南举行,提出要在加强“双圈”协同联动上持续发力,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共联、产业体系共建、创新能力共育等。目前,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百企百景”对接洽谈会已经连续举办6届,累计发布技术解决方案与场景需求清单1200项,带动了双城数字经济的崛起。

张镇认为,济南都市圈涵盖淄博、泰安等6市,重点推动济淄科创走廊发展,而青岛都市圈联动烟台、潍坊等4市,形成了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随着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建设发展,以及重点攻关项目的不断落地,山东工业领域将取得人工智能大模型带来的全新的发展机遇与动能。”

此外,攻关项目涉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等,共计31个行业,项目多集中在前述几个具体行业中,数量均超过10个;在一些细分领域,如家具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等也有所涉及。

突出应用导向,健康有序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提出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

张镇认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健康有序发”已成为AI及相关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山东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还拥有全国领先的化工、钢铁、装备制造等传统工业集群以及快速增长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发展AI产业的视角来看,山东工业领域两化融合深、工业语料多。”

今年2月,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工业领域行业大模型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以“一行业一模型”为目标,鼓励在行业细分领域打造特色适用大模型,逐步实现大模型产品在重点行业全覆盖。

“揭榜挂帅”模式首见于科技领域,聚焦攻关项目,由政府组织,面向全社会开放,专门征集科技创新成果,旨在解决社会中特定领域的技术难题。山东正鼓励通过“产学研用”等合作形式,加快多模态数据融合、工业知识库(垂域大模型高质量数据集)构建、安全可信交互、大模型轻量化部署等共性技术攻关,加快培育一批先进适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切实推动大模型技术与特色优势工业行业深度融合。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