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交汇点 > 文章详情

瞭望评|“以旧换新”如何顺风又顺水

转自:交汇点 2025-05-27 15:08:19

消费品“以旧换新”是提振消费的重要举措。不久前,就消费品“以旧换新”话题,江苏省商务厅、财政厅、住建厅的相关负责人一同走进问政直播间,引发不少关注。

让人欣喜的是,今年,江苏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成绩不错,不少老百姓都受了实惠。一组数据可以说明:截至5月18日,今年全省已有1200万人申报或享受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使用规模超133亿元。在旧房装修及厨卫局部改造领域,自2月活动启动以来,已惠及9907户家庭,发放补贴约2亿元。

与此同时,直播中也披露不少“小毛病”:不少消费者提出汽车置换补贴申请麻烦,一不留神就填错了,还不好修改;有的消费者花了钱,才发现商家不在补贴名录里,白白和补贴失之交臂;还有些观众把电话打进直播间,投诉补贴到账缓慢,让人等了又等。

细究下来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在实操中,却大大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再深入剖析这些问题不难发现,它们既不是技术系统的故障,也不是网络平台的疏漏,究其根源,还是服务意识没有真正跟上。

就拿汽车置换补贴来说,打开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各种“补贴申请攻略”铺天盖地——这些攻略的存在本身就说明,现行的申请流程存在诸多不合理的设置。制定政策的初衷就是为了改善民生、促进消费,就应该站在群众角度梳理流程。譬如,当消费者在申请页面反复确认要求时,系统里是否应该设置醒目标识提示关键手续?当消费者在系统输入明显错误信息时,是否应当设置自动纠错功能?这些细节的缺失,恰恰折射出政策执行过程中“以我为主”的工作惯性。就像在超市收银台前,若要求顾客必须准确记住所有商品条码才能结账,这样的服务能称得上便民吗?

消费补贴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既是民生痛点,也是改革重点。破解这道民生考题,需要相关部门拿出实实在在的改革诚意。比如,在政策宣导上,能不能建立更详尽的图片说明书,展示每一步操作步骤,申请群众学起来更快、操作起来更简单;在流程设计上,能不能设置更多提醒手段,增加实时校验、容错补正功能;在服务体验上,能不能接入更多群众使用率高的平台,不用为申请一份补贴专门下个APP……

某地政务服务大厅曾经打出“傻瓜操作”的招牌,即来办事的人不需要下载APP、不需要注册账号、不需要学习操作教程,广受办事群众好评。想来,消费品“以旧换新”也是同理,页面设计即便再精美绚丽,也不如在申请流程中少些“猜谜游戏”、多些清晰指引。

说到底,检验政策成效的标准不在文件厚度,而在群众感受的温度。当老百姓不再需要上网搜索“攻略”就能顺利申领补贴时,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才能真正成为激活消费市场的暖心工程。(陈珺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