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新兴业态聚集区的电商产品展厅。
人才短缺是乡村振兴面临的一大难题,东营市河口区六合街道另辟蹊径,以“引育留用”为核心,构建起了一套全链条的人才“生态圈”,成功破解了这一困局。从引进高端人才到培养本土能人,再到留住人心、发挥所长。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为当地注入了人才流入的新鲜血液,更为乡村振兴插上了科技与智慧的翅膀。
5月15日,在河口区城东电商物流园的新兴业态聚集区的电商直播区,大脸妮团队的王康正在和团队成员一起准备他们的农村温情剧情直播的素材。从去年10月团队组建并入驻新兴业态聚集区,这个团队在已经在六合街道“创e青年驿站”和直播电商人才实训基地的系统帮助培训下,实现了全网粉丝近30万的成绩。“我们团队的成员是来自各个行业有志于从事电商事业的年轻人,选择农村温情剧情直播这个接地气有活力的赛道,是为了更好地将河口区的特色农产品推销到全国各地。”王康介绍道。
河口新兴业态聚集区党群服务中心。
在以大幅渔船照片为背景,主销各种海产品的东营博泽水产食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直播间里,刚入职不久的客服吴本涵正在整理着客户订单。大学毕业不久的她,曾在潍坊干过淘宝客户,熟悉了售前的各个环节。“我河口本地人,听说在家门口的电商产业园招人,这里还有系统的电商业务培训能提高自己的水平,我就赶紧从潍坊回来了。” 吴本涵说道。
“作为全市首个新业态人才聚集区,这里创新打造了‘一中心三平台’引才矩阵。创e青年驿站’集成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等8大服务功能,服务青年创客300余人次。街道与东营职业学院共建直播电商人才实训基地,配备专业师资36人,保证直播电商行业发展的智力人才支撑。”六合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文静介绍道。
大脸妮直播团队成员王康正在直播。
六合街道在丽泽片区建设职业农民培育中心,邀请高校专家团队通过专题授课、现场指导等方式,培育50名食用菌种植“土专家”,带动片区菌菇产值提升40%。在东营河口杰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盐碱地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的大棚中,这里的大田赤松茸和西红柿等蔬菜正迎来丰收。
该公司承接了国家级的盐碱地现代设施菌菜轮作周年高效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示范推广、重度盐碱地粮菇轮作以及大棚地栽杏鲍菇优质高效模式试验示范等科研项目。经常有国内顶级的食用菌专家来指导工作。“在5月12号的黄淮海地区粮菇轮作(山东东营)现场观摩会上。河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孔维丽研究员提出的‘利用食用菌菌种替代传统自然菌,提高农作物残余物的利用率,有效改善盐碱地土壤结构’的概念让我们很是受益,在现场学习的技术员们都说收获颇丰。”公司副总经理姜勇说道。
河口新兴业态聚集区有着优质的电商培训师资。
六合街道主动上门服务企业,街道干部包靠辖区56家企业,收集企业人才需求60余个,用实际行动架起政企“连心桥”;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乡贤回引活动3次,动员12名在外能人返乡创业,服务乡村振兴,凝聚发展合力;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就业指导、现场招聘等就业服务,开展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30余次,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高效的沟通平台。
下一步,六合街道将继续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打造产才融合新生态,青年创客中心、社区人才驿站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将陆续落地,为这片土地注入更多活力。
河口新兴业态聚集区先锋人物展示。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唐峰 通讯员 王明月 卢雅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