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首届校园美食节暨第二届烹饪专业毕业设计汇报展举行。在这场主题为“‘味’爱而来”的美食之约上,30余名即将毕业的中餐烹饪专业学生与来自松江餐饮协会、上海富悦大酒店、松江广富林希尔顿酒店的大厨们同台展示,亮出拿手好菜。
经过一上午的精心准备,18道美食于中午12时许端上了展示桌,菜式涵盖中式热菜、中西面点、冷拼雕刻等。比起松江餐饮协会主推的松江非遗名菜、上海富悦大酒店烹制的经典菜肴、松江广富林希尔顿酒店准备的精美甜点,毕业生们拿手菜也毫不逊色。高圆圆的金汤虾仁鱿鱼饺从广式虾饺获取灵感,但造型更精美。鱿鱼造型的虾饺以虾仁、澄面、土豆淀粉为主材,汤汁用南瓜熬制。“制作鱿鱼饺的粉料要用100度的开水烫制,这就要求粉料与水配比得当,否则后续制作过程中,成品不易定型。”高圆圆告诉记者,毕业作品设计阶段,她前后尝试了几十次。
大厨需经反复锤炼,美食制作也需百倍耐心。中餐烹饪专业教师张越之讲述了菊花豆腐背后的故事。这道菜对刀工的要求极高,豆腐丝细如发丝,还需切而不断。练习过程中,学生要借助筷子操作,直至熟练才能脱筷。“单是切豆腐丝,零基础学习者至少需要花费半年时间,才勉强像样。”张越之说,若缺乏对餐饮制作的热爱,很难坚持下来。提起反复操练,毕业生郭安兢不仅不觉得枯燥乏味,反而直道“会上瘾”“很有成就感”。当天,他展示的毕业作品是松鼠鳜鱼。此前,他曾凭借这道菜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斩获三等奖。“工序比较复杂。”郭安兢说,单是炸制之前就有十几道工序。提起将来的规划,今年18岁的郭安兢说:“中国的餐饮文化博大精深,学习之路还很漫长。”
“从最初连刀都拿不稳的生涩,到如今能独立设计宴席的从容,从最初的简单模仿,到毕业时的创新突破,孩子们在灶台前挥汗如雨、案板上精雕细琢,用锅碗瓢盆奏响了青春的乐章。”见证学生蜕变成长的同时,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陈雷更有感于校企合作赋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他介绍,近年来,学校通过加强与区域内的餐饮企业的深度合作,借助酒店、餐饮企业的实践平台,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烹饪专业毕业生。
首届校园美食节还推出了高星级酒店餐饮发展的挑战与突破高峰论坛。来自松江餐饮协会、上海富悦大酒店、松江广富林希尔顿酒店等领域行家与职业教育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形势下酒店餐饮业的破局之道。
记者:王梅 李光 实习生 张蕾
编辑:周加姚
审核:周样波 周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