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文章详情

【智库声音】解放日报 | 刘婉婷:持续提升“上海调解”品牌影响力

转自: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5-05-21 18:46:33

 点上方“上海社会科学院”关注

本文刊载于2025年5月21日《解放日报》第6版:互动/连载/广告

2024年,上海市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纠纷56.6万余件,调解成功49.4万余件,成功率达87.36%。调解以其成本低廉、程序简便、效率突出等特点,逐渐成为市场主体解决纠纷的首选。上海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企业为核心,进一步完善调解机制,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三个方向,持续提升“上海调解”品牌影响力和服务水平。

在市场化建设方面,一是要强化市场认可,可通过精准宣传调解降低企业纠纷解决成本、提高商业活动可预期性的优势,不断强化“上海调解”的品牌吸引力。

二是要做精专业品牌,深化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特色。上海已初步形成金融、航运、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的行业调解机制,未来需继续扩大行业覆盖面,提升调解服务精准度,更好地满足专业纠纷的化解处理需求。

三是要优化资源分布,推动调解服务均衡布局,建议进一步强化全市各区调解中心的“一站式”服务功能,完善社区网格化调解网络,建立面向企业和市民的多元化服务窗口。

在法治化建设方面,需要提供坚实制度支撑,增强调解机制的法治效能,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民商事活动安全。建议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地方性立法进程,完善调解品牌的法律基础,细化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确保调解制度保障完备。构建调解协议“全流程、闭环式”管理体系,确保调解协议在司法审查、执行环节畅通无阻。

随着“五个中心”建设持续推进,上海对于国际化法律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上海调解”亟须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与专业水准,积极对接国际规则,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具体而言,可借鉴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和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经验,推动“上海调解”标准与国际规则接轨,提升“上海调解”的国际认可度。在这方面,上海已有探索。2024年上海贸促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成立,作为本市首家由市司法局、市民政局联合审批的调解组织,上海贸促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已办理大量各类商事争议案件,调解成功率达到80%以上。未来应继续培育专业化、国际化的调解机构,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商事争议调解服务。

此外,调解工作离不开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目前,上海调解机构已广泛吸纳法律、金融、航运、科技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打造一支多语种、国际化的调解员队伍。通过设立调解员定期培训和考核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和荣誉制度,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才梯队。建议继续推动与新加坡、欧盟等国际调解机构在人员互派、规则共建、案件共调等方面的战略协作,为“上海调解”品牌提供人才保障。

刘婉婷,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来源:解放日报

制作审核:院党委宣传部

(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

责任编辑:钱静

扫码关注

上海社会科学院积极响应中央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号召,以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为目标,大力实施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强阵地,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成为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