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
和陈利有类似遭遇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年轻人混入老年徒步团后受伤进骨科”
这一话题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
表面上看
这似乎展现出老年人健身实力强劲
可实际上
背后隐藏着许多值得年轻人
急需探究的健康问题
老年人健步如飞
年轻人气喘吁吁
刚迷上徒步的秦钦,起初觉得老年徒步团不过是轻松惬意的“养生局”,和六七十岁的老人一起徒步,强度能高到哪里去?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打击。
跟着白发苍苍的队伍,从黎明走到黄昏,整整8个小时的行程,脚底磨出了血泡,双腿沉重得像灌了铅。眼睁睁看着叔叔婶婶们健步如飞,只留下自己气喘吁吁,最终以掉队结束此次徒步。
和秦钦相比,95后陈利更“受伤”,咬咬牙终于坚持到了最后,回家后膝盖开始疼痛,两天后仍未好转,连走路都很艰难。直到医院检查后发现,他的膝盖韧带严重撕伤,需要进一步治疗,把自己躺进了医院骨伤科。
年轻身体为何不堪一击?
体能储备不足
参与徒步的老年人大多是长期坚持运动的群体,他们日常徒步行程往往超10公里,还常包含山地攀爬、长距离快走等高强度项目,远超普通年轻人的日常活动量。相比之下,很多年轻人长期久坐,日常运动量严重不足,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较差。突然参与高强度徒步,肌肉和关节极易损伤。
装备选择不当
不少年轻人穿着普通休闲鞋甚至拖鞋参与徒步,缺乏足部支撑和防滑功能,大幅增加了扭伤和跌倒风险。此外,未充分热身就直接运动,肌肉和关节未能进入运动状态,也进一步加剧了受伤可能性。
缺乏伤后正确应对意识
曾有位肩袖损伤患者,受伤后没有及时治疗康复,导致原本简单的微创手术演变为复杂的开放性手术,康复周期也大幅延长。这种“轻伤不下火线”的心态,往往让小伤发展成不可逆的严重损伤。
如何走出健康误区?
运动应当遵循“渐进式”原则,先从低强度的快走、瑜伽等项目入手,慢慢提升体能。
一定要重视运动前后的热身与拉伸环节,10 - 15分钟的动态热身能够有效激活肌肉,运动后的静态拉伸则可大大缓解疲劳。
选择专业运动装备也至关重要,例如徒步时,要配备高帮防滑徒步鞋、护膝等防护用具。
掌握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技巧同样不容忽视,像徒步时就要保持重心稳定,避免过度跨步。
要学会倾听身体发出的信号,一旦出现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应立刻停止运动并及时前往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