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闵行区正全力推进高质量幼儿园建设,以“优质资源更均衡、教育内涵更深化、儿童成长更幸福”为目标,打造家门口的好幼儿园。
本系列将带您走进闵行教育改革的实践现场,从师资培养、课程创新到环境创设、家园共育,深度解读每一份用心背后的教育智慧。在这里,您会看到闵行如何用行动诠释“幼有善育”,如何以匠心守护每一颗童心的萌芽。
本期带你走进闵行区颛桥镇第二幼儿园→
“我们的幼儿园就像一个
自然乐园、森林王国、童话城堡
在这里我们一起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开心地做游戏
健康地成长……
每一天,都是最快乐的!”
近日,在闵行区颛桥镇第二幼儿园举办的高质量幼儿园建设成果展示活动中,孩子和老师们纷纷向大家展示着自己心中的“友好花园”。
在园所的场地上,孩子们展开了热闹非凡的户外活动。时光音乐会、搭建蝴蝶乐园、饲养小动物、化身小农夫快乐种植等,他们跑动的身影和动听的声音都是最动人的风景。
闵行区颛桥镇第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黄蔚艳介绍,学校秉持“儿童发展优先”的核心理念,以“儿童友好”为导向,从五大项目攻坚,破解从“新建”到“优质”的成长难题,让高质量发展落地生根。
课程环境适儿化项目,户外场景焕然一新,围绕空间建设友好,合理利用绿地、门厅、走道、屋顶,打造“童趣味、自然味、森林味”的“三味”友好空间,并在设计中体现安全、美观和趣味。
自然味
黄蔚艳园长说到,校园的入口处,曾经是一片单一的区域,如今充满生机与自然之美。老师和孩子们在自然味的花园中,品花香,摘果子,听水声。通过可闻、可见、可触、可玩的多元体验,满足幼儿“好奇、探索、发现”的学习天性。
森林味
走入大厅步道,曾经的平板区域,如今已转身为充满灵动活力的多元小世界,集漫漫樱花道、森林秘境、雨水花园三部分组成,孩子们三两成群化身小小科学家,观察小动物们的奇妙生活,探索植物的生长奥秘,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生态的好奇与热爱。
童趣味
大操场也要变得有趣起来,方方正正的器械柜装上了童趣十足的漂亮屋顶。原来安放轮胎的区域,去除了灌木,变成了“时光音乐会”的现场,没有舞台与距离,只有师生间流淌的欢笑与音符。
黄蔚艳园长谈道,“我们托班进入操场的楼梯变大了。如何既能为孩子们的日常通行提供便利,又能增加空间的‘童趣味’呢?我们设计了集滑梯、爬网、楼梯于一体的‘宝宝友好台阶’。校门口的沥青路摇身一变成了斑马线,崭新的‘友好出行路’如同温暖的叮咛,时刻提醒着每一位家长和孩子,在来离园时将安全记心间。”
此外,颛桥二幼积极开发校园空间,开辟了2个屋顶平台。围绕政策制度友好,倾听幼儿的需求,成立了“儿童议事厅”,一群友好的小使者们积极参与各类“友好行动”,成为了幼儿园里“友好之声”的传播者。
室内场景蜕变,更关注开放友好,活动室无门槛、无开关门,孩子们进出无限,轻松融入。温馨、柔软的布艺等,像妈妈张开的怀抱,盛满亲切与安心!黄蔚艳园长提到:“幼儿园的友好环境不仅是安全、开放、探索更是人文关怀的融合。”
德育活动体验式项目,围绕服务体系友好,颛桥二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每周开展“童蒙养正 立德树人”升旗仪式;又将踢毽子、跳竹竿、跳皮筋等民间游戏融入户外运动,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文化自信”的种子,让“传统文化”在稚嫩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乐玩自然探究式项目,幼儿园积极开展乐玩自然特色项目活动,自然角、小菜园、阳台种植、花箱种植……幼儿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等都成为了孩子们探自然、玩自然的“活教材”。老师们将生活中的“小事件”转化为“大课程”,推动了孩子们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知识。
健康每一个关爱式项目,围绕成长环境友好,颛桥二幼建立了“嘟嘟加油站”,结合幼儿园身心发展特点,将健康理念融入趣味化课程设计,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幼儿量身定制运动方案与科学饮食,点亮健康成长之路。
教育生态圈友好式项目,幼儿园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育人机制,整合消防、公安、部队、农场、银行、小学等形成教育实践基地链,开发“30分钟教育圈地图”,实现幼儿成长环境友好。圆桌论坛《协同育人・友好成长》中,孩子的童言童语、社区代表们的真切话语,共同讲述了家校社协同共育的故事。
上海市特级教师、陪伴专家唐晓晴表示,“我看到了颛桥二幼特别美好的样子,这个美好样子的背后一定连锁着‘共生’和‘内驱’从‘空间友好’到‘关系友好’的进阶,颛桥二幼的老师们不仅是教育者,更是‘儿童的学习者’,当孩子在户外奔跑时,他们的笑脸就是对‘儿童友好’最好的诠释。”。
颛桥镇副镇长王一靖从“创业精神、以爱育爱、精益求精”三个维度点赞园所成果,她特别提到颛桥二幼在开园至今短短4年内的突破,环境的更新、课程的生长、孩子的绽放……并寄语园所未来继续对标优质教育,进一步深化家园社协同,向更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幼儿园建设
随着颛桥镇第二幼儿园成果展示活动落幕,闵行区内更多幼儿园将相继行动起来,秉持“幼儿发展优先”理念,提升保教质量,为孩子们的美好未来筑牢根基,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