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日,江苏各地相继发布1—4月进出口数据。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环境,江苏交出怎样的外贸成绩单?“北京西路瞭望”梳理了各地的一些最新数据。
先看全省整体情况。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江苏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8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7%,增幅比全国高3.3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3.1%,呈现出对东盟、拉美等市场贸易增长较快、机电产品出口增速高于整体等特点。
具体到苏州,1—4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521亿元,同比增长6.8%,占全国、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46.1%。其中,出口5403.2亿元,增长10.3%;进口3117.9亿元,增长1.3%。4月当月,苏州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196.5亿元,增长5.6%。其中出口1371.7亿元,增长7%;进口824.8亿元,增长3.4%。从出口产品看,机电产品是主要增长点。苏州市1—4月出口机电产品4232.8亿元,增长9.7%,占出口总值的78.3%。其中,集成电路出口539.1亿元,增长26.7%;电工器材出口281.4亿元,增长20.6%;电脑零附件出口121.7亿元,增长65.6%。同期,工业机器人出口3亿元,增长106.5%,新兴产品占比提升明显。
4月份,无锡外贸进出口685亿元,增长15%,高于全省平均7.5个百分点。今年前4个月,无锡累计外贸进出口2503.9亿元,进出口规模连续两个月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7.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机电产品1232.2亿元,增长16.7%,占全市出口总值的71.9%。计算机零部件增幅尤为突出,同比增长高达56.3%;集成电路、通用机械设备的增速也较快,同比分别增长27%、22.5%。
南通的表现同样亮眼。在全球贸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南通外贸实现逆势增长。据海关统计,2025年1—4月,南通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305.7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位列全省第一。其中出口864.3亿元,增长20.5%;进口441.4亿元,增长4.1%。
淮安的外贸企业也在积极提升竞争力。今年1—4月,该市进出口总值181.9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居全省第三、苏北第一。其中,对RCEP成员国增长14.4%、中美洲增长22.8%、大洋洲增长74.5%、东南亚增长11.3%、西亚增长16.3%、非洲增长16%,国际市场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机电产品出口90亿元,占出口总值的六成以上。
大块头有大担当。江苏外贸能顶住压力持续增长的背后,一方面是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不断开拓新市场、提升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各地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全力推动外贸稳量提质。
“北京西路瞭望”注意到,为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内销市场,各地想了不少办法。比如南京拿出黄金地段和铺位,为外贸企业搭建内销平台。4月30日晚,“外贸优品中华行南京展销月”活动开幕,持续到5月底,全市60多家优质外贸企业进驻1300平方米的展销专区(市集)。今年南京还将联合南京都市圈内其他城市举办多场展会,为外贸企业扩大销路。此外,南京鼓励一些电商平台开设“外贸优品专区”,加大线上线下支持力度。
其他城市也在积极行动。4月26日,扬州启动“2025外贸优品惠扬州”活动,安排了产品展示、采购对接、电商培训、金融支持4大主题活动,尤其通过采购对接帮助外贸优品进入家庭。活动现场设立120个展位,汇聚了江苏各地及扬州本土110多家外贸企业;泰州市的“泰享消费・内外贸优品”展销活动共吸引60家外贸和老字号企业参展,带来户外运动、家居用品等上百种产品,方便市民购买。
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各地也没放松对国际市场的拓展,确保“多条腿走路”,让外贸企业们能更加从容淡定。
比如,南京商务部门联合中国制造网推出“南京优品线上专区”,为外贸企业出海搭建“数字航道”。此外,南京还建立“六张清单”工作机制,帮助企业解决难题。苏州启动“百团千企”出海计划,组织有竞争力的出口企业抱团开拓国际市场,5至6月预计组织约20个团组。盐城则在通关便利化上发力,5月6日,海关“两步申报”改革优化新模式的全国首票业务在盐城落地,让企业货物提离口岸更加快捷。
整合 |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兰兰 徐睿翔 陈珺璐
图片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