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母爱”是女子监狱母亲文化节传统项目之一,监狱的退休同志用最朴实的方式诉说着母爱——洗净食材、点燃炉灶,为母亲或孩子端上一道传承岁月记忆的拿手菜或点心。一羹一饭间,流淌的是绵延不绝的亲情,更是历久弥新的家风。
1
一道菜,是最深沉的牵挂
无论岁月流转、时空变换,母亲的牵挂如影随形,时刻相伴。
儿子离开家去北京工作后,这间屋子总显得空落落的,唯有每次他说要回来的消息,能让沉寂的空气重新鲜活起来。我早早地就开始准备,那软糯的面团在掌心翻飞,仿佛化作了儿子小时候胖乎乎的小手,感觉手中的汤圆都裹着我对儿子的思念。
终于盼到儿子回家,一听见熟悉的脚步声,我的心就跟着雀跃起来。儿子推开门,带着一身疲惫,却笑得灿烂:“妈,我回来啦!”看着儿子狼吞虎咽吃汤圆的样子,我忍不住笑着提醒:“慢点吃,别烫着。”儿子一边吃,一边含糊不清地说:“太好吃了!这就是妈妈的味道,在外面根本吃不到这么香的汤圆!”
听着儿子的夸赞,我的心里暖暖的,眼眶也有些湿润。这些年,儿子一个人在外面打拼,一定很辛苦。我不能陪在他身边,只能用这一碗汤圆,寄托我的牵挂和疼爱。只要儿子爱吃,我就会一直做下去,让这香香甜甜的味道,成为他最温暖的回忆。
——上官伟明
妈妈的味道已深深印在心底,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陪伴我走过岁岁年年!
小时候物资匮乏,我在七十年代下乡那会儿,每逢春节回上海探亲,妈妈都会做一道醉鸡。当除夕晚上妈妈把一盘香喷喷的醉鸡放在大台子上时,我才真的感觉到过年了!我吃得很香、很解馋、很开心!这就是我一直记得的“妈妈的味道”,我至今还没有学会妈妈这道菜的精髓,妈妈却在去年永远离开了我,我真的很想念“妈妈的味道”!
——钟雅仙
2
一道菜,是最深情的告白
无论岁月流转、时空变换,母亲的垂范倾其所有,润物无声。
我包了白菜猪肉大葱饺子,与家人分享从母亲那儿传承来的满屋飘香味道,并介绍着母亲的智慧、善良、勤奋、真诚……我感到母亲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情感的传递与文化的传承。
从古至今,母亲在每个人的生命及家庭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母亲的德行至少影响三代人。母亲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的社会观、自我观、家庭观、育子观,我在母亲身上深深地了解到做母亲的责任就是要不断修炼内在的灵魂,给家庭带来幸福。
——丁淑萍
面粉与黄油的香气,总能轻易勾起心底最柔软的回忆。当长辈布满皱纹的手与晚辈年轻有力的手共同握住搅拌器,那些潜藏在代际间的隔阂,便在烘焙的过程中悄然消融。
女儿女婿偏爱烘焙,我便尝试参与其中。女婿耐心纠正我手法上的偏差,教会我使用智能烤箱的新功能。在等待烘烤的间隙,我们分享着各自的生活趣事,笑声回荡在飘满甜香的厨房里。
当自己亲手制作的第一件作品——蒜香面包出炉的时候,品尝的不仅是美味,更是彼此陪伴的温暖。在面粉飞扬中,亲情愈发醇厚,代际之间架起了一座温馨的桥梁。
—— 毛苏庆
3
一道菜,是温暖的传承
无论岁月流转、时空变换,母亲的印记赓续温情,照亮前路。
Mother
✦
•
✦
母亲的红烧肉始终是家庭团聚的暗号。兄弟姐妹提着大包小包涌进家门,母亲系着蓝花围裙在厨房穿梭,瓷碗里卧着吸饱肉汁的鸡蛋,油亮的酱汁顺着碗沿缓缓流淌,像时间在碗底凝结成的琥珀。我们围坐在八仙桌前,听她念叨"多吃点",肉香混着欢声笑语漫过旧纱窗。
后来,我在厨房复刻记忆里的味道。母亲总爱站在我身后,轻轻指点火候。她尝第一口时眼里的光,比当年我们吃到红烧肉时还要明亮,皱纹里盛满欣慰:"还是我女儿会做菜。"
如今砂锅里的红烧肉成为了家庭思念的载体。兄弟姐妹相聚时,我总会上一道这样的红烧肉,熟悉的香味里浮动着旧时光的碎片,原来有些味道早已刻进血脉,成为永不褪色的家的印记。
——顾燕
小时候,我最爱看母亲做八宝菜。厨房里,母亲熟练地将白菜、香菇、木耳、胡萝卜等八种食材洗净切好。她的动作轻盈而娴熟,饱含着对家人的爱。
现在,母亲离开了我们,但我时常想念母亲的八宝菜。每年过年,我都会做这道菜,传承母亲的这份手艺,也是传承一份浓浓的亲情,是对家庭传统的坚守。这道菜,将在岁月的长河中一直延续下去,成为我们家族情感的纽带,让爱与温暖代代相传。
——潘宜珠
女子监狱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好退休老同志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传承优势,持续开展“前辈讲述故事、赓续红烛精神”“口述历史”等活动,倡导良好家风建设;深化“新老结对”工作,即退休干部与退休前所在党支部民警结对,退休党小组与优秀青年民警结对,推动退休老同志和青年民警双向奔赴,努力发挥退休老同志和青年民警两支队伍1+1>2的力量,助力监狱高质量发展。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刘雪梅:化迷途为归途,平凡岗位书写不凡华章
2、【上海市先进工作者】范芳:27年高墙筑梦,她用青春芳华为迷途灵魂点亮灯塔
3、筑根基,学榜样,展作为——上海监狱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暨 “星烛青锋”突击队交流分享
编辑:郭 伟
供稿:女子监狱
长
按
关
注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