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社区以文化为核心凝聚力,深度融合地域特色、非遗传承与多元艺术形式,探索文化社区建设新实践,通过队伍建设、精准服务、高效治理等三个维度发力,着力打造“空间友好”、构筑“参与友好”、彰显“功能友好”,让文化如春风化雨,浸润社区肌理,共建共享幸福家园。
聚焦核心引领,夯实文化社区建设根基
城区街道东城社区坚持党建联建推动资源整合、力量聚合,不断激发各类群体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把“社区大党委”作为基层党建发展的核心突破点,创建“1+5+N”大社区党建联盟,即以大社区党组织为“轴心”,汇聚“N”方力量共同参与,整合资源、优势互补,链接岠嵎山管委、融媒体等机关企事业单位,山东外事翻译大学、乳山市开放大学等学校,深入推进文化社区建设,赋能社区文化新生态。
东城社区推进“家室平台”建设,打造“青藤创客”多功能音乐厅、“童样精彩”儿童活动室,“墨听书香”书画室、“本色家园”古琴室等功能家室15间,总建筑面积共达1500平方米,形成集文化服务、体育健身、学习教育、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明实践阵地,由社区专管员负责联动场地资源、阵地服务介绍及日常设施维护。
东城社区不断推动公共场所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站点全覆盖,在社区设置“百信公益坊”服务总站点,并在辖区四大网格中分别设置安泰园“睦邻驿站”、祥园“邻聚驿站”、大堂观我“鼎湖公园”、信用商圈“信企膳驿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站点,每季度开展“公益市集”、“送戏下乡”等文化文艺活动,构建了功能完备、便民利民的文化服务圈。
激发多元活力,拓宽文化社区服务路径
城区街道东城社区以“五彩东城展风姿 志愿服务树新风”为服务口号,打造“五彩东城”红、橙、蓝、绿、粉五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采取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形式,开展“慰问帮扶贫困家庭”“防灾救灾安全演练”“政策宣传”等文明实践活动。以“文化进万家”为依托,开展“送戏下乡”文艺汇演、儿童绘本大课堂、“解心灵”心理辅导、《爱上道德经》家庭教育等文化文艺活动,目前共开展各类活动420余场次,活动内容由单一向多元转化,共有1200多人常态化参与到了文明实践活动中来,用真情与关爱传播温暖,用细致与真心精准服务。
以社区党组织为纽带,依托“外引资源、内建队伍、互联互助”理念,对内培育“百家讲宣讲团”“和事佬调解团”,对外引入德润哲心理教育、鲸锐球馆、金钥匙绘本、应急侠等13家社会组织加入“五彩东城”志愿服务队伍,建立“社区党员+社区在职党员+社区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五社联动服务体系,协调各年龄段、各专业职能的175名志愿者参与到“纠纷调解、文化传承、助老助餐、心理咨询、邻里互助”等社区服务中,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
为激发居民参与动能,东城社区建立“服务积分-资源兑换-荣誉激励”全链条激励机制,志愿者参与服务可获得积分,凭志愿服务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以及共建单位、信用商企提供的“信易食”“信易诊”“信易游”等信用八联服务。社区每年带领优秀志愿者进行红色研学活动,定期参观李家兴红色记忆馆、郭永怀事迹陈记馆等,宣传正能量事迹。在居民积极参与和社区激励支持的共同推动下,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深化融合共治,完善文化社区长效机制
城区街道东城社区以“社区友好”为1条打造主线,“妇女儿童友好”“青年创客友好”“老年参与友好”为3大分支定向分流打造“1+3全龄友好型”服务社区,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居民创办了“墨、香、雅、韵”四大特色课程,分别为《墨》-“笔墨飘香”书法课、《香》-“童沐书香”绘本课、《雅》-“琴声悠扬”古琴课、《韵》-“唱响星期二”合唱课,四大特色课程成为社区居民交流的平台,大大提升了覆盖面和影响力,让文化文艺活动“热”起来,同时也拉近了邻里间的距离,让社区居民打破“社交距离”,由“生人圈”向“熟人圈”转变。
东城社区打造“百家讲”宣讲品牌,携手来自不同单位的在职党员、各领域优秀工作人员、退休老教师、金融办讲师、法院宣讲员、幼儿园老师等数十人组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上下贯通、能讲会说的宣讲员队伍,每月开展理论政策宣讲、科普宣讲、绿色环保宣讲、职能培训宣讲等,用身边人讲身边理,用百姓话说百姓事。打造“移动+”讲堂,每月在9个居民小区门口、2个移动宣讲屋及大堂观我“儿童友好”公园分批定点宣讲,推动学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东城社区积极吸纳社区居民邻里群体,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文艺活动、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活动、睦邻友爱等文明实践活动,进一步融洽邻里关系,增加“睦邻爱邻 美德健康”凝聚力,提升居民对社区工作的知晓度、认同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邻里和谐,倡树文明新风,实现“信用家园 你我同行”的文明社区美德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