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化全球鹰计划人才队伍建设,市规划资源局于5月15日举办第二期沙龙活动。本期以“产业发展”和“生态韧性”为主题,特邀相关领域专家围绕全球城市发展路径、全球产业链重构及荷兰土地韧性系统构建展开深度研讨和交流互动,为观察员搭建起跨学科、多维度的知识融通平台。
活动伊始,观察员实地参观了以“智慧生态示范”为特色的李子园公园和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即上海市园林院),沉浸式体验绿色零碳实践成果。
在分享环节,市规划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洋以“全球城市规划热点洞察:看见、洞见、预见”为主题,全面解读了《全球城市规划热点洞察》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以系统性的跟踪方法“看见”全球城市的特质和演变,基于时间线的延长和专项领域的纵向深入,整体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全球城市竞合态势,实现对趋势和热点的“洞见”。她提出,跟踪研究的成果应该在把握上海历史方位、提前做好技术储备、支撑本土规划行动三方面全面服务业务工作,以问题导向和正确价值观引领“预见”适合中国的特色城市发展路径。
上海市园林院战略中心技术总监邹广清分享了“荷兰土方复合利用与堆场生态修复”,介绍荷兰传统土方在堤坝建设、圩田城镇、泥炭景观、坑塘修复的历史,生动展现荷兰“水”“土”博弈构建的大地景观和生存智慧,并梳理荷兰《土壤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政策框架和疏浚污泥引导、污泥治理等行动措施,结合六个具体案例,从历史传承、政策指引、生态措施、复合利用方面总结经验,为上海工程土方综合利用提供借鉴。
上海市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城市化与城市治理研究室副主任樊豪斌从“去风险化”和产业链重构角度,围绕“国际大都市的优势产业与上海的突破路径”,运用“枢纽—创新”双维分析框架与波士顿矩阵方法,系统梳理纽约、伦敦、新加坡等城市在金融科技、开放式创新与智慧治理方面的领先实践,提出上海应聚焦AI大模型、数字孪生、金融科技等“明星优势”,并积极培育绿色金融、开放式创新等“机遇优势”,打造全球城市产业链重塑的先行样本。
本期沙龙由市规划资源局举办,市数城中心、局干部学校和上海市园林院共同承办,通过深度分享和思维碰撞,全方位为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贡献智慧与力量。
(供稿:人事处、市数城中心、局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