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交汇点 > 文章详情

从南京出发,探寻生物多样性保护多元路径!

转自:交汇点 2025-05-18 23:00:10

初夏的南京奥体中心(以下简称“奥体中心”),蝉鸣初起、满眼绿意,处处透露着自然与活力交织的勃勃生机。5月18日,一场以“中国潜力OECMs案例”为主题的探索活动,在这片“可呼吸的城市绿洲”中拉开帷幕。

为积极响应“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聚焦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OECMs这一新兴机制,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华泰公益基金会主办此次活动。活动通过多元化场景的线上展示,以及线下探秘的互动体验,推动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OECMs,了解中国OECMs实践的模式与经验,引导青少年亲近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探秘城市“生态公园”,解锁OECMs自然密码

什么是OECMs?《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2022年12月19日凌晨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设定了到2030年实现30%陆地和30%海洋区域得到有效保护的目标(即“3030”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之外,创新其他有效区域保护措施(OECMs)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OECMs作为国家保护地体系之外的有效区域保护措施,是地方政府和企业、社会组织、社区等相关方参与并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式。希望通过系列探索活动,带动更多家庭、辐射社会广泛参与,为推动实现‘3030’目标汇聚磅礴行动力量。”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刘春龙在致辞中表示。

作为首批入选“中国潜力OECMs案例”之一的奥体中心,具备推广和借鉴价值,能够为更多城市区域的生态保护事业提供新思路。“传统保护区往往强调严格的边界和管控,而OECMs更注重在广泛的区域内,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实现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它可以是城市中的一片绿地、校园的一角,甚至是企业的厂区。”刘春龙说道。

据奥体中心党委副书记余宏霞介绍,奥体中心绿化率达48%,不仅是重要赛事的举办地,更是城市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拼图。目前,奥体中心运用OECMs机制,着力恢复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打造城市中兼具林地、草地、湿地的复合栖息地,显著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支持潜力,成为百姓身边的“自然宝库”。

OECMs保护新实践,城市空间变身“秘密花园”

探索之旅来到第一个点位——本杰士堆。放眼望去,栅栏似的外圈、一堆杂乱的树枝,这看似随意堆叠的场景,实则蕴含着大大的生态奥秘。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些就是本杰士堆,它是对自然灌木丛的模拟,目的是弥补由于景观营造导致的灌木丛不足。”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项目协调员宋悦心说,“为实现OECMs定义中,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积极、持续的长期成果,我们特地在区域内搭建了2处本杰士堆生态场景。这不仅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安全的‘隐秘驿站’,还有利于保护周边的野生地被不受踩踏,让它们更加旺盛生长。”宋悦心介绍道。

值得关注的是,本杰士堆同样发挥着科普功能。在奥体中心每月开展的鸟类样线调查、传粉昆虫调查和野花调查中,本杰士堆均被划定为定点观察区域。这些监测活动为评估本杰士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借助科学监测推动实施就地保护工作有效开展,与OECMs理念高度契合。

奥体中心东侧的乡土植物景观营造同样也是OECMs实践亮点之一。走进乡土植物展示区,仿佛来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植物王国——乡土植物组合与本土蜜源灌木分布错落有致,早开堇菜、金爪儿、桔梗等本土草本植物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更令人惊喜的是,在草坪深处还种植了一些传粉昆虫的寄主灌木。这些寄主灌木不仅增加了植被层次,还有助于传粉昆虫完成其生命周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城市绿地为何需要乡土植物?“在城市中运用乡土植物开展生态恢复,正是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治理的重要实践。” 宋悦心解释道,“这一系列景观的营造,将生态保护、科学监测与科普教育深度融合,生动诠释了OECMs理念的落地路径,让城市绿地焕发生机。”

自然教育赋能,提升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

“各位网友,想知道城市里的野性生命力藏在哪里吗?大家看,现场的同学们正专注观察周边的动植物,沉浸式探索城市生态的奥秘。”在主播梦婷的引导下,直播间广大网友化身保护行动参与者,共同开启这场“神奇动植物在身边”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感受别样精彩。

在一丛粉色花簇前,三年级学生程菓蹲下身,对照图鉴仔细辨认:“这是酢浆草!资料说它是非常重要的蜜源植物,有着很高的生态价值。”“这是东方菜粉蝶,它翅膀上的黑色斑点就像生态‘晴雨表’——健康的栖息地才能让它们完成从卵到成虫的完整蜕变。”听着南京守望自然科普中心主任张燕宁教授的讲解,孩子们围拢过来,目光追随着蝴蝶振翅的轨迹,笔记本上迅速记下:“发现寄主植物3种,成虫2只。”

“今天的活动太有趣了!原来城市中心还有这么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参与线下探秘的同学兴奋地分享;另一边,通过直播“云体验”的同学同样受益匪浅。“活动让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再是课本上抽象的概念,而是让更多青少年在观察记录中感知每株草木、每只昆虫的生态价值,是南京生态文明教育的一场特别的实践课。”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南京持续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实践,通过“生态向学”“我是环保小局长”“生态文明第一课”等特色品牌活动,组织学生走进自然、探索奥秘,持续播撒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种子。

OECMs——它不仅是生态保护的“新名词”,更是人与自然共生的温暖答案。未来,“中国潜力OECMs案例”探索活动还将走进北京、上海等地,带领更多的青少年走进OECMs,让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从课堂延伸至社会各个角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