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都江堰精华灌区粮果产业园的灌区映像内,74岁的季国忠老师创作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模型即将完成,在这个1:300比例的微缩模型中,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悉数显现,目前已进入最后的绿植和古建筑制作工作。参与制作者中,有一位长相娟秀、专心致志的江南女子,她便是来自崇明的民宿业主陈茜茜。
“我毕业后即开始自主创业,在上海建筑设计行业打拼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2016年,我将工作重心向家乡崇明转移,把乡下的房屋改造成一间民宿,设计由我自己操刀,建造则由丈夫承担。”近日,陈茜茜与记者聊起了过往。她生于1989年,熟悉的人称她为“小茜”,上海市崇明区建设镇人,设计专业出身。
民宿取名“应天”,有顺应天意之义。在陈茜茜的手机上,记者见到了一幅幅唯美的民宿图片。“以前从院门口进去有一段陡坡,我选择了用木阶连通,又建了一座方墙和月洞门。”“夜晚灯光亮起,庭院的美感便会全部呈现。天上的月,地上的光,将寂静的乡村之夜完全点亮。”“这艘用来装饰的木船,是当木匠的叔叔亲手打造出来的。”
多年来,夫妻俩将崇明的民宿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目前“应天”品牌的民宿已有十余间,且有餐饮配套“应天食府”以及“应天”精品酒店。生意越做越大,前来“取经”的乡邻也越来越多,夫妻两人一合计,又重操旧业,“应天”工作室应运而生。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为100余家民宿提供了设计方案,并操刀装修。因为拥有丰富的民宿经营经验,陈茜茜夫妻还额外“附赠”给甲方诸多服务项目。
设计的民宿多了,陈茜茜开始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尤其是对古建筑了解远远不够。“做建筑设计,最怕的就是重复自己,需要不断地创新,而这种创新从哪里来?我认为就在我们浩瀚的传统文化里寻找。”陈茜茜最崇拜的建筑学家是江南才女林徽因,向往她用15年时间调查中国古建筑的经历。
2023年夏天,在上海市农业农村委组织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上,陈茜茜结识了来自都江堰市聚源镇的薛龙老师,聊起古建筑,薛龙说:“你有空来青城山、都江堰看看,一定不会失望。”
“当年11月,我去了都江堰,立即被那里的古建筑迷住了。二王庙、老君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江堰就是一座中国古建筑的宝库。特别是青城山的建筑,与丹岩沟谷、赤壁陡崖的地貌浑然一体,充分诠释了‘道’的奥义。以原木为柱、树皮为顶、树根为凳的建筑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自然而不造作,纯朴而不矫情,呈现出一种直击心灵的无言大美!”
旅行中,陈茜茜经薛龙介绍,认识了古建筑学家季国忠老师。季国忠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古建筑专家、四川理工学院环境艺术系教授,长时间从事青城山、都江堰等地古建筑维护和文物修复等工作。最令人惊异的是,季国忠老师能用旧报纸、废纸箱研磨成纸浆,制作精美的古建筑模型。一个到都江堰学习的念头便在陈茜茜心中萌生了。
“家中有一摊子事,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困难还是不少。”在回到上海的一次建筑分享会上,陈茜茜聊起了“呼应亭”,聊起了她神往的地方。她说:“我内心的那团火没有熄灭,真心希望在年轻时能够多学点东西,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怀着忐忑的心情和家里人一说,同为学设计出身的丈夫很支持,父母也乐意帮忙带孩子。于是,2024年4月,她又去了都江堰,正式拜师季国忠老师,系统学习古建筑模型制作和文物修复。
在都江堰学习的过程中,陈茜茜参观了许多都江堰的民宿,她说:“都江堰山清水秀,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这里适合打造乡村民宿聚集区,带动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目前,陈茜茜注册成立了徽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她说,岷江黄浦江水水相连,上海都江堰心心相印,上海与都江堰有着血浓于水的情谊,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加强两地在古建筑、民宿等方面的交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